眼見趙旭如此匆忙的率軍而去,俞大猷和譚綸四目一對,都覺得此事非同小可,留下了三百人打掃戰場後,也率領人馬風馳電掣般的向龍山所方向而去。
經過了兩個多時辰的強行軍,申末時分,趙旭終於率軍抵達了龍山所城之外十裏的地方。這裏,正是孫副將負責埋伏的地方。
那位孫副將見趙旭領兵回援,也是長長的出了口氣,隨即說道,“將軍,幸虧你及時回來,若是再晚上一個時辰,恐怕龍山所城就不複為我所有了。”
“孫副將,這事情怨我,小看了這些倭寇,竟然中了他們的調虎離山之計。眼下戰況如何?”趙旭急切的問道。
“將軍放心。末將謹遵將軍將令,在樹林裏麵虛設旌旗和戰鼓銅鑼之物。遇有倭寇攻城,便令軍士大肆鼓噪以驚其心。倭寇不明就裏,不得不分兵以拒伏兵,未敢全力攻城,亦不敢分兵進攻末將和張副將,是以城池尚在我手。”孫副將說道。
點了點頭,“孫副將,你做的很好。事不宜遲,我率軍先行出發。你即刻點齊軍馬,並通知張副將,等我響箭為號,到時一齊殺出,配合城內軍隊,四下夾擊,務必將這股倭寇全殲於城下。”趙旭說道。
“末將遵命!可是將軍,您的人馬趕了這麼久的路,恐怕已經勞累不堪,不如讓末將擔任先鋒?”孫副將說道。
揮了揮手,趙旭說道:“不必了,豈不聞兵法有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理。我雖是遠道而來,然眾軍攜慈溪戰勝之威而來,若稍停歇,則士氣盡墮矣。此時如一鼓作氣與倭寇交鋒,必能大破之。”
孫副將聽罷,躬身領命而退,並派斥候前去聯絡張副將,將趙旭的命令告之。
趙旭點了點頭,隨即率領軍隊往龍山所城全速進發。
不多時,趙旭兵鋒已經直指龍山所城下,攻城的倭寇見有大隊明軍到來,也不得不就地布置防禦,暫時放棄了攻城的計劃。
三通鼓罷,趙旭命令全軍列隊,成攻擊陣型,向城下的倭寇發起了衝鋒。而城內的守軍見趙旭已回,援軍已到,也士氣大振,大開城門,由楊副將率領衝殺出來。霎時間,就對倭寇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將倭寇壓迫於護城河之前。
鬆島林垣見狀不由得傻了眼。本來以為龍山所城已經是空城一座,攻下城池可謂是易如反掌。誰知到來之後才發現不但城池有明軍駐守,而且左右兩翼還有不知數量的明軍,時不時就金鼓齊鳴,喊殺震天,氣勢著實嚇人。想要誘敵出戰吧,守城明軍閉門不出,高掛免戰牌。想全力強攻吧,左右兩翼的明軍也著實讓人忌憚。想要分兵先消滅兩翼的明軍吧,又擔心城內明軍突襲,那樣就會麵臨三麵受敵的狀況。想要撤走吧,剛剛得知佯攻慈溪的一千人已經成了炮灰,再加上之前夜襲邱王之戰,這新仇舊恨實在讓他難以咽下這口氣。
就在鬆島林垣冥思苦想破城之策,還未等他理出任何頭緒的時候,明軍主力竟然迅速的趕了回來。鬆島林垣直到現在才明白對手的可怕。可惜已經太晚了,他知道自己已經被優勢明軍團團包圍,陷入了兵法上所謂的“死地”,現在要考慮的不是如何破城,而是如何全身而退。
雖然倭寇已經陷入絕地,但不得不說的是,這夥人的戰鬥力真的不是白給的。即便是身處腹背受敵的極端不利局麵,他們仍然不顯慌亂,在幾個倭酋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組織抵抗,打退了明軍的多次衝鋒,甚至有破圍而出的跡象。
趙旭眼見時機已到,便命令身邊親兵拿出響箭,聲響處,響箭早已竄上半空。不多時,從城池的左右兩路傳來震天的喊殺聲。目所能及之處,也隱約出現了大隊的明軍。
趙旭之所以不一開始就發動四麵圍攻,而是等到現在,其實也是和倭寇玩了個心理戰。上午的慈溪之戰,他曾親眼目睹了倭寇被死死圍困之後爆發出的驚人戰鬥力,那是讓趙旭現在回想起來都不寒而栗的情景。所以,現在他隻是前後夾擊,讓倭寇能看到破圍而出的希望,那樣他們就不會在城下拚死頑抗,隻是想要奪路而逃。而就在倭寇們覺得快要逃出生天的時候,再發動四麵圍攻,將逃生之門緊緊關閉,這對倭寇的心理打擊是巨大的。而這樣一來,倭寇們先前憋足的那一股勁也將消散大半,接下去再對付他們就將容易了很多。
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左右兩路的明軍就已經進抵城下,四路明軍把攻城的倭寇圍得嚴絲合縫,水泄不通。
形勢果然如趙旭所料,雖然包圍圈中的倭寇抵抗得仍然很厲害,但是看得出來,已經不如先前那般犀利了。這樣打下去,全殲這些倭寇是遲早的事情。
趙旭見狀,率領人馬圍住倭寇,弓箭刀槍齊上,四麵猛打,倭寇死傷慘重,漸漸的被逼到了城牆一隅。距離全軍覆沒隻是時間的問題。
就在倭寇勢窮力竭之時,明軍身後又傳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趙旭放眼望去,當先的大纛之上,一個“俞”字赫然醒目。原來是俞大猷和譚綸也率軍趕到了。
剩下的倭寇見狀,不禁神色大變,人人自危。本來就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這下明軍又平添臂助,自己簡直是插翅難逃了。若不是還有幾個頭子還在拚命打氣,很多倭寇估計都當場切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