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議好除掉汪直徐海的總方針之後,趙旭本想趁熱打鐵,向胡宗憲提出招募新兵訓練的事情。因為他知道明朝的衛所軍的戰鬥力簡直是慘不忍睹,憑他們,就算他通曉曆史,對倭寇的動向了如指掌也是不可能取勝的。但仔細一想,趙旭覺得此刻提出還是為時尚早,而且這樣一來,勢必會改變抗倭的曆史進程。更重要的是,現在已經是嘉靖三十四年七月了,而曆史上記載的戚繼光抗倭的第一戰——龍山所之戰就是在嘉靖三十四年八月發生的。也就是說,現在隻有一個月的時間留給趙旭來準備這一仗了。而且趙旭清楚的知道這一戰的全過程,所以,此時此刻,他也無暇分心去做別的事情,唯有全力準備這場即將到來的抗倭第一戰。
告別了胡宗憲和徐渭,趙旭快馬趕回了自己的駐地。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在一個士兵的陪同下去到了一月之後的主戰場——龍山所。
就在趙旭前往龍山所實地考察的時候,巡撫衙門內,胡宗憲和他的幕僚徐渭也早早的在前廳議事了。他們討論的,自然是昨天趙旭和他們討論的內容。隻不過,這一次,徐渭需要和胡宗憲一起,製定一個天衣無縫的完美計劃,並且利用這個計劃一步步將徐海逼上絕路,最後把這個雙手沾滿同胞鮮血的漢奸徹底扼殺!他們的苦心孤詣沒有白費,徐海正是在這兩人的縝密謀劃下丟掉了性命。這都是後話,先按下不表,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趙旭是如何應對這抗倭第一戰的吧。
趙旭一行人馬不多時便來到龍山所。進的城來,趙旭立馬就登上了城中的敵樓,四下放眼望去,發現這龍山所衛城是一座土築泥壘呈正方形的古城,整個城池並不算大。站在城樓上,趙旭還發現這座城池竟然還有護城河團團維護。極目遠眺,四周風光鍾靈毓秀,地形得天獨厚。在當地一個士兵的介紹和自己的觀察下,趙旭初步了解到了龍山所的情況。
龍山所在當時屬於觀海衛管轄。在龍山所城的東麵是石塘山;南麵是達蓬山和鳳浦湖;西麵的伏龍山以龍盤虎踞之勢環繞拱衛;而在北麵,則是煙波浩渺的東海,而且東海的驚濤駭浪又為龍山所城增添了一道天然屏障。趙旭觀察之下不由得暗想:像這種三山夾一湖,還有一麵臨海的地形確是得天獨厚,怪不得前人要將衛城設在此處。
趙旭在在城內了解了初步的情況後,又縱馬馳騁,來到了四麵的群山上觀察地勢。選定好了設伏的地點和緩衝的地帶,一直忙到月上柳梢才回到駐地。
第二天,趙旭便帶領著本部所屬的兩千餘人浩浩蕩蕩的開到城外的當道路口紮下營寨。但趙旭知道,這些個兵油子們也隻能湊湊數。況且他知道龍山所之戰的結果,所以他並未對這些兵油子們抱多大的期望。但是,這是自己到浙江來的第一仗,又不得不需要打好。即使他知道結果,但他也必須努力做好迎戰的一切準備。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因此,他還是向胡宗憲上書,請求附近的明軍予以配合。於是,在幾天之內,雲集到龍山所的明軍已經達到四千餘人。
趙旭進抵龍山的日子算起來比曆史上倭寇入侵的時間早了半月有餘。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裏麵,趙旭一絲一毫也不敢懈怠,抓緊時間操練他的軍隊,並且帶他們到之前勘察地形的時候選定好的伏擊地點搞了次演練,以力求在戰鬥到來之時能夠讓伏兵發揮出最大的威力。
幾天的訓練下來,趙旭對這支軍隊的麵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他心裏很清楚,別看他們訓練起來像模像樣,挺有回事兒,但真正拉到戰場上的效果如何就不好說了。因為當時距離明朝立國已經接近兩百年,在當時的明朝軍隊中,當兵吃糧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至於賣不賣命,那就另當別論了。
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流逝,趙旭心裏也越來越感到緊張。這種緊張的感覺是之前欒家口之戰的時候他不曾有過的。因為那一仗算是遭遇戰,勝負未知,而且並沒有被記入曆史。所以,在他這個幾百年後的人看來,那一戰並不是舉足輕重的。而龍山所之戰就完全不同了,這是被明明白白寫入曆史的戚繼光抗倭的第一戰,而且是以失敗收場的。這還不算,更讓趙旭難熬的是,麵對這一戰,他做了自己現在可以做的一切,但他卻知道此戰的結局以自己現在的力量來說是無法改變的。
但是,緊張過後,趙旭又對此戰充滿著期望,期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改變這一戰的結局,讓自己能有開門紅。雖然他在心裏曾無數次的告誡自己不要過多的幹預對他來說已經是既成事實的曆史,但身處其中,身為統軍將領,誰又不希望自己能凱旋歸來呢?所以,對趙旭來說,在他組建好戚家軍之前,此種情況下的知己知彼對他來說不啻是一種心理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