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中職生的就業現狀與成因(2 / 2)

二是中職生自身就業能力不高。什麼是就業能力?外國學者希拉吉和波拉德認為就業能力是指獲得最初就業、維持就業和必要時獲取新的就業所需要的能力。我國學者郭誌文認為就業能力不僅包括能力,還包括意願這類動機成分,認為就業能力是指個人所具有的獲得基本就業,維持就業以及在需要時重新獲得就業的能力和意願。中職生的就業能力首先是指能勝任某個工作崗位的勝任力,這個勝任力包括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還包括能夠勝任這個工作崗位的意願和動機。如吃苦耐勞,踏實勤奮,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等;其次是維持某個工作的能力,這個能力包括著進取精神和受得了苦,要相信自己能夠在一線的工作中積累經驗,在穩定自己的就業中不斷進取,尋求發展。再次是具備輪崗轉崗的再就業的能力,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中職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職業素質才能在多變的人才市場中不被淘汰。

由於中職生的知識結構、身心素質、綜合職業素養等方麵與大學生相比存在先天的不足,在大學生就業率逐年下降的今天,中職生的就業形勢就更加嚴峻。企業的管理層和行政層不願在中職生中選聘的原因主要也是緣於中職生的知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管理中所需要的綜合職業素質又不強。

中職畢業生多數會選擇在民營或合資企業就職,因為這些企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勞動者,但對在一線工作的員工的學曆要求並不高。雖然這些企業對勞動的學曆要求不高,但對員工的就業能力如專業技術能力、實踐操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的滿意度還是比較低。

中職學校擔務著培養符合生產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但是由於各職業學校發展的不平衡,一些職校辦學條件較差,師資力量不足,學校發展緩慢,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還未能跟上經濟發展的要求。對這些就業能力不高的中職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後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困難。他們身心理準備不足,難以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在校所學的知識技能在企業實際工作實踐中用不上,不適應企業的管理製度,留不下來。

衡量一所中職校辦學質量的好壞,不是單純看畢業生的就業率,更重要的是看企業對於該校畢業生的接收情況和評價情況。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業觀和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要培養學生操作技能,還有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通過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來提高就業質量,穩定就業。

總之,要使中職生能穩定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學校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就必須注重對他們就業能力的培養,唯有這樣,才能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處於不敗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胡尊利,劉朔,程愛霞.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及其啟示.比較教育研究,2008,8

[2]朱新秤.大學生就業能力心理結構探析.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