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比較(2 / 2)

自願披露的信息既包括利好消息也包括對企業股價不利的信息。企業應及時公布其正在進行的或擬進行的項目的相關信息,並在之後的期間連續對外發布,這對各利益相關者充分了解企業的實際發展狀況是至為重要的。因此,美國的證券監管部門股利上市公司積極主動披露信息,尤其是持續披露同企業運營及內部控製等有助於投資者了解熟知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信息。

在上述報告發表後,SEC采取了一係列詳細的辦法促進上市企業自願性會計信息披露,並具體列出了自願披露的20個方麵。至此,美國會計信息披露製度已經建立起以自願披露為重要內容的信息披露體係。目前我國在這一問題上雖然從內容、體係上都有向精細化方向發展的趨勢,但整個監管結構上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二、在披露內容方麵的差異

首先,類似美國的情況,招股說明書與上市公告書也作為我國首次發行信息披露的主要文件。但在具體形式、內容上還存在著差距,具體表現在:我國的招股說明書格式單一未能滿足不同發行人、不同情況的現實需求;由於國內對分部信息披露要求的空白,我國招股說明書要求的披露內容還有待充實完善。

其次,美國采用“決策有用性”作為編製中期報告的理論基礎,而我國選擇“獨立觀”。即不同於美國以為投資者提供決策相關信息為目的,提供企業未來發展趨勢,預計全年財務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成果。而我國中期報告建立在將每一會計中期視作一個獨立的會計期間,其會計核算處理方法、政策同年度財務報告製度相一致的觀點上。因此,美國采用方法稱為“一體觀”,即將每一會計中期看作年度的必要組成,企業應預計全年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並分解至各會計中期。

三、對照美國的經驗與成功之處,中國至少可以從以下兩方麵努力

第一,從要求與內容考慮完善強製披露。

借鑒美國SEC的做法,強化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獨立審計師對獨立審計的法律責任,加強其違法成本與代價。同時根據信息的重要性、相關性要求,在披露信息過程中,突出重點信息,刪除相關性不大的信息,以方便使用者查閱和決策。

第二,細化披露體係,自願披露給予引導鼓勵。

相比而言,我國對分布披露內容的要求較簡單,財政部至今未就分部報告製定專門的會計準則,以規範的基本的財務信息之外的相關信息的披露。在今後的工作中,要進一步細化不完善的準則,填補準則中的空白之處,為企業更有效的披露信息提供引導。

這次狙殺中,國外的做空機構發布的報告中提及的相關信息並不屬實,若這些企業能夠及時自願披露,其遭受的損失就可以避免。同時其自覺披露的做法會提高企業在公眾間的形象,贏得投資者的信賴。

參考文獻:

[1]孫錚.論中國證券市場會計信息披露的規範[J].財經研究,1995,11

[2]全斐爾.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3]林俊波.證券市場信息傳導機製與信息披露製度研究[D].浙江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