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誰關心收藏展示(2 / 3)

| 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現代藝術區,幾乎都是將廢舊的廠房改造而成,有沒有可能將什麼樣的廢舊空間改造成適合傳統藝術門類展示的空間?

| 總的來說,改造跟創作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傳統藝術,更多的是一種偏向藝術家本人的,詩情畫意的情懷,意境的書寫,而很多當代藝術是反映社會當下社會現象的,這決定了你改造的空間。比如,我更希望傳統藝術的展示是在幽靜的山澗,建造一間安靜的展館,有些與世隔絕的意境。傳統藝術希望突出的多是些有點超然灑脫的。展館本身的材料、空間、燈光,以及展館所處的位置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地處核心鬧市區,你怎麼改造都很難營造出藝術家作品想要表達的悠遠。前兩天在北京恭王府就剛剛看了一個新水墨展,選一處老殿,安置合適的燈光,從外麵走進去,頗有曲徑通幽之感。亭台樓閣,品茗賞畫,這種氛圍更能襯托出傳統藝術品的美。

|所以其實是周圍的這一切的東西,一草一木,營造出的氛圍,與氣場才能更多的使藝術品在顯現出全部的美。那這樣看來在古都西安,其實可以有很多空間能夠被稍微改造成為傳統藝術品的展示場所。它擁有那麼多的名勝古跡和天然氣場。

| 是在這樣意蘊深厚的地方蓋一間當代藝術的展館,就會多少有點不合適。

| 無論是從在改造還是設計上來看,傳統藝術的展示空間其實更複雜,因為意境的營造要更困難?

| 其實是更奢侈吧。畫傳統水墨的藝術家,你不需要9米高的空間,你想想怎麼可能爬個梯子,上上下下。傳統藝術講求的是寫意灑脫的意境,很享受的感覺。不是像當代藝術,光著膀子,趴在梯子上,汗流浹背的創作。能量感非常不一樣。

| 那為什麼上海當代藝術館選在幽靜的人民公園內呢?這不是更適合傳統藝術的氛圍嗎?

| 但是整座建築也是鋼筋混凝土加玻璃幕牆,非常現代感。英國幽謐的海德公園其實也有當代美術館,隻是說這樣的環境對傳統是更有幫助的。當代其實就沒那麼多的要求,因為它就是要反映當下的社會問題,優美的、冷酷的、破壞感的。但是傳統呢,我覺得是被挑選過的一麵。越往後的其實對前麵的藝術造詣會越包容,所以我才說,當代更有包容性。古代書畫在創作的時候,也是當時的當代藝術。很多明代的畫作,當時也是很先鋒的,隻是說現在成為了傳統藝術的一部分。

| 這麼說來,傳統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

| 作品在什麼空間、什麼地方展過,也是代表一段重要的曆史。一件藝術水平造詣很高的作品,曾經在與他不匹配的某個展覽館展過,人們總會對其引起爭議,就像它隨身攜帶的檔案中的一個疑點。所以展示空間對一件藝術品的影響很大。當代藝術相對來說就無所謂,牆外也可以展,很奢華的展館也可以展,因為它就是在反映這個時代。比如中國美術館牆外的鐵柵欄上辦的“星星美展”,其實開啟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大門。

| 一些收藏大家的藝術品陳設空間,比不上美術館那麼講究,是不是可以說他們的展示空間,大多是不成熟的?

| 如今,隨著藝術品市場火爆,誕生很多民營博物館,他們隻是因為收藏了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所以才找了單獨的一個空間,把這些作品集中展示出來了而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展示無法完全突出藝術品應有的全部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