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64:當孩子受到委屈時
依依今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區重點中學。一家人都為此很開心。但是依依進入中學不久,媽媽發現了一些不對勁兒的地方,她發現,依依好像心事多了,情緒也變得複雜了。
一次,依依自從放學後一直不高興,還十分反常地跟媽媽發脾氣。
媽媽想知道為什麼,就在晚上臨睡前,來到女兒的房間詢問。原來,依依白天在學校裏做作業的時候,在拿橡皮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正在寫字的同桌,雖然她連忙說"對不起",可那位男同學還是一拳打了過來。
由於當時是自習課,教師裏沒有老師,而依依又覺得這種事情不應該告訴老師,但她心裏卻感到很委屈,於是隻好回家和媽媽發泄情緒了。
對很多家長來說,可能都經曆過孩子在外麵受委屈的情況,這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因為學校是一個小社會,那麼多的孩子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摩擦。而且,由於每個孩子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孩子們在處理同學之間的關係時,必然會出現不同的意見和行為,使某些同學占了便宜,某些同學受了委屈。這都是非常正常的,關鍵是父母怎樣幫助孩子,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才不至於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
1.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孩子分清是非對錯
即使心理再剛強的哈子,在受到委屈後也肯定會難過、傷心。這就需要父母多關注孩子,如果發現孩子因為受委屈而不開心的時候,要及時地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對錯。我們可以像上麵案例中依依的媽媽那樣,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並對孩子的正確行為予以肯定。
比如上麵的例子中,依依的父母可以對她說:"你沒有錯,錯的是你那位同學,他做得不對。在對這件事的處理上,你十分理智。有你這樣的孩子,爸爸媽媽感到很自豪。"
相信,當依依聽到父母這樣的肯定後,委屈的情緒會減輕不少。
在對孩子肯定過後,父母還可以給孩子分析這樣做有哪些好處,讓孩子從父母的講解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從而產生自豪感。
通常來看,孩子內心的自豪感會讓他迅速從委屈的情緒中走出來,從而增強信心。
當然,如果孩子受到別人的起伏,父母還應鼓勵孩子要真實地、理智地和老師反映,讓老師來處理,而不要逆來順受。
2.給孩子講解人際關係,讓他知道受委屈也是在所難免的
發現孩子因受委屈而感到悲傷和落寞時,父母可以告訴他,任何人相處,摩擦是難免的,受點委屈也是正常的。
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說一說自己曾經遇到過的類似事件。這樣孩子就能盡快將注意力從感到委屈轉移到"聽故事"中來。
此時,父母可趁熱打鐵,引導孩子深入思考一些現實問題,比如:"你覺得一個人能夠什麼時候都不遭受挫折嗎?""如果在受到委屈時,每個人都大吵大鬧,那麼事情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還需要提醒一下,在與孩子交談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態度,不要居高臨下,而要如朋友一般,和孩子溫和地交流。
3.告訴孩子要勇敢麵對別人的暴力行為
盡管我們提倡父母們讓孩子自己去處理問題,但並不是說孩子受到委屈時,我們可以不用關注。相反,父母們應該認真關注事情的發展和最終的結果。
如果孩子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得很理智,那麼父母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如果孩子憑借自身的能力沒有辦法處理這件事,或者其他孩子的行為還是沒有改變,那麼父母就要和老師取得聯係,讓老師來處理。同時讓孩子知道,麵對野蠻的、攻擊別人的行為是要想辦法製止的,堅決不能縱容。
孩子離開父母,自己以一個社會人的姿態去應付周圍的環境時,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當發現孩子和別人發生了矛盾,不論孩子是否正確,父母都不要用粗魯的語言攻擊孩子的夥伴,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從而加深孩子與夥伴的敵意,也容易產生"我永遠是正確的"的錯誤認識。如果父母能夠采取本文中提供的建議來處理相關問題,相信你的孩子會盡快從委屈情緒中走出來,並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