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媽媽的話,九斤忽然感覺到了溫暖。此後,媽媽時常會給兒子講一些雖然體型胖但做出巨大成就的人物的事跡。漸漸地,九斤變得開朗起來,周圍的好朋友也多了起來,而他再也不因為自己胖感到難過了。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到,九斤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小朋友。由於別人的奚落,讓他感到無地自容,於是離群索居。幸好媽媽及時發現,幫兒子建立了自信,找回了自尊。
應該說,自尊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和價值的評價和情感體驗,自尊也是一個人心理逐漸成熟的標誌。
孩子的自尊心是促使他努力學習和生活的一種動力,因為自尊心的驅使,他可以勤奮學習,更好地愛自己和別人。可以說,自尊是孩子精神的骨架,賦予起他內心不斷向前的力量,讓他做什麼事情都會勇往直前、麵臨何種境遇都不退縮、不屈服、不自滿。
當然,自尊心的建立是在孩子的漫長成長過程裏逐漸形成的。父母若能給予正確的教養,那麼孩子就會建立良好的自尊;而錯誤的教養方式隻會傷害、扼殺孩子的自尊。
作為父母,應該不斷地學習並掌握正確的教子方案,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自尊,這是父母的義不容辭的責任。
1.教育孩子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
對很多孩子來說,能夠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多是來自於父母師長等。由於心智不夠成熟,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大多都是盲目地遵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別人對他評價好,他就覺得自己很棒;別人對他評價低,他就覺得自己很笨很無能。越是年齡小的孩子在這一點上就表現得越為明顯。
這就需要父母幫孩子培養出一種能力,即如何正確對待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的能力。
比如,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一缺陷或不足而受到別人的不友好的評價和取笑時,父母要用自己的愛心、用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和鼓勵讓他忘掉苦惱,幫助他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給他上進和快樂的動力,讓他通過發揚自己的長處而不斷積累自信和成就感。
2.不必要求孩子事事成贏家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能力也有限,沒有人會時時處處都是贏家,人總有無限的、難以企及的領域,孩子也不可能事事都能成為贏家。為此,父母要寬容的對待孩子的努力,不對他提出過高的期望,不要求他事事成為贏家。
高程的爸爸是有名的"全能人才",他善交際、懂管理、通技術、能唱能跳。高程很為自己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自豪,但慢慢地,高程體會到,能幹的爸爸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分外高。
因為在高程的爸爸看來,兒子一定要比自己強才行。於是從高程五六歲開始,就一直奔忙於繪畫、樂器、舞蹈、書法、奧數等輔導班。而且爸爸還提出了極其嚴苛的要求:高程不僅學習要拿第一,而且所有參加的課外輔導班也要最好,拿出最優秀的成績。
高程本來就因為眾多的輔導班而忙碌不停,再加上父親的"最高"指示,更讓他不堪重負。整天生活在重壓之下的高程,到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實在撐不住了,他覺得父親讓他門門第一的要求就像一座壓在身上的大山,最終他大病一場。
如果父母對孩子事事要求隻能贏不能輸,這必然會讓孩子像高程這樣身心俱疲,不堪重負。他們一旦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減弱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自尊心也會飽受打擊。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也都需要自尊。這就要求父母學會維護孩子的自尊,在孩子喪失自尊心的時候幫他重新建立自尊。這樣,你的孩子才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他人,在他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時候,也才能夠調整情緒,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軌道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