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樂”教育:培育幸福的“三樂”教師(1 / 2)

“三樂”教育:培育幸福的“三樂”教師

管理智慧

作者:楊建英

蘇州市金閶區實驗小學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隅的“三樂灣”地區,浸潤著樸素的“三樂”民風,“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苦中作樂”成為了師生代代傳承的精神風範。新時期,在課程改革春風的吹拂下,學校在舊“三樂”的基礎上,倡導以“健康快樂為目標,寓學於樂為方法,樂此不疲為過程”的“三樂”文化特色,實施“三樂”課程,發展“三樂”學生,培育“三樂”教師。

一、高峰體驗,充實“三樂”教師的心理內涵

我們認為,教師培養應與體驗職業幸福感緊密相連,教師專業成長、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應是人性發育、人性完善的過程。激發教師內心的體驗,去感受,去把握,去珍惜,並在感受、把握、珍惜中積澱、建構、突破、創新心理本體,形成積極發展的動機,是培養“三樂”教師的重要內容。

1.整合自我感覺,形成統一的內心。幫助教師觀察自我,體驗自我,集中目標,進行良好的運作,不要與自己作戰,協調內心的感受,形成完整的、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

2.與他人、與周邊的環境更好地融合。幫助教師認同他人、認同工作,把事情單純化、簡單化,形成你我一體的一元關係,合二為一。

3.幫助教師將自己處於自身力量的頂峰。當教師將自己調整為箭在弦上、躍躍欲試的狀態時,就如同投入一條一瀉千裏奔向大海的河流,能最佳、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4.培養責任感和主動精神。指導教師真切地感受自己是行動與知覺的中心,自己是命運的主人,是行動的第一推動者。

5.強調行為的非需要和非驅動。在教師中倡導非功利的思想:不是想要什麼,而是需要你的時候,答應什麼,做了什麼。

6.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名謙遜的教師。引導教師經常思考謙虛的本質,把高傲與謙卑合並為一個和諧的統一體,既高傲又謙卑。

二、有效管理,建設“三樂”教師的學習型組織

培養“三樂”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育自己,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培養自己,在成就學生的過程中成就自己。同時,也在善待他人的過程中完善自己,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工作即存在,高峰體驗,精神完善,內心平和,幸福快樂,這些目標都依賴於有效管理,形成教師群體的和諧氛圍與學習型組織的自覺良性運行。

1.堅持全方位引導。我們堅持在政治上引導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業務上錘煉人,在體製上激活人,在生活上關心人,使學校真正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將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與學校的發展緊密地聯係在一起。突出表彰愛生敬業的教師,弘揚愛校正氣,實現隊伍優化。

2.推行骨幹認定。我們大力推行骨幹教師申報認定條例,為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尋找興奮點和特色點。倡導全體教師自我審視、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創新,居安思危,講求合作,不斷超越。在業務層麵上,堅持分類管理,使不同類型的教師都能在各自的層麵上得到最大的發展;與青年骨幹教師訂立成長合同,了解發展意向,提供發展服務,使不同層麵的教師在各自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獲得成就感和歸屬感;在考核標準中增加教師校本研究的要求,促進全體教師在教育理論、教學實踐、教育科研、教育創新、班級管理等方麵實現自我突破。

3.創建學習型團隊。我們鼓勵教師參與各種教師組織,使“團隊學習——合作探索——分享交流——共同創新”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運作方式。

——強調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以市、區、校三級骨幹教師為領頭羊,分別滲透到各組織之中,骨幹教師以自身特有的氣質、經驗和積極的狀態、情緒去影響他人,並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所思所得傳達給自己的合作夥伴,無私奉獻。

——強調管理層的有效介入。行政管理人員發揮自身業務特長,帶頭組建各類團隊,發揮傳幫帶的作用,有效幫助團隊“定目標、定時間、定內容、定方法”地開展組織活動。

——強調教師的全部吸納。幫助各個層麵的教師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自我目標,進入不同團隊。不放棄默默無聞的卻有上進心、有經驗的中老年教師,讓每個教師有歸屬感,有發展空間,心理兼容,互幫互學,合作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