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張揚“狼性”
教育時評
作者:韓濤
前段時間,在報刊上看到某校提出一條教育理念:“要把學生培養成‘狼’,而不要把學生培養成‘羊’。”一時間引起較大爭議。我認為此理念猛聽有些雷人,細品又覺切合當前實際,應該為學校的決策者叫好。
一、對狼的誤解由來已久,對“狼性”的認識有失偏頗
“別亂跑!不然大灰狼就會吃掉你……”中國家長常拿大灰狼嚇唬孩子,讓其聽話,狼凶殘的一麵因此深入人心,對狼的偏見便隨之而來。
查閱資料可知,狼的生活極富哲學味道,被稱為“狼的哲學”。裏麵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狼知道如何利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還弱小的時候攻擊比自己強大的動物;狼是最團結的動物,你不會發現有哪隻狼在同伴受傷時獨自逃走;狼尊重每個對手,狼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先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很少攻擊失誤。狼知道如果不成狼,便成羊,所以母狼會在小狼有獨立能力後堅決地離它而去……
羊曆來是溫順的象征,它安於現狀,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貪圖安逸……兩種性情相比,我更欣賞狼的品性。因為狼性是能夠直麵困難,勇敢頑強,善於競爭,團隊意識強,並善於交際,更適應於現代社會。
二、狼是自然界的功臣,有“狼性”的人應成為社會的功臣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狼和鹿》一課,捕殺狼給凱巴伯森林帶來的巨變讓人觸目驚心。自然界由於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動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殘的不良族群;也因為有狼的存在,其他動物才被迫不斷優化以免被淘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狼”使生態處於一種平衡狀態。在學校教育中,在“狼性”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在良性競爭中所催生出的一係列能夠成就學生幸福人生的優良品質,有助於學生群體和諧地發展。我們培養的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個性張揚、敢於挑戰、不斷超越的人。
三、教育張揚“狼性”,刻不容緩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下,公民應充滿自信,善於表現,要有種舍我其誰的霸氣和傲視一切的勇氣;公民應在遵守社會規則的前提下,擁有較強的自理自立能力,提高人生成功的軟實力和概率。每一個人絕不可能孤立存在,必定要與周邊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也絕離不開與別人的團結協作……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狼性”的品質嗎?
作為人才的輸出地——學校,在教育中難道不應對學生進行“狼性”的教育嗎?這種教育非要等學生步入社會,在摸爬滾打的實戰中再自我體會、自我彌補嗎?更何況“羊性”一旦形成,有沒有勇氣去自我體會、自我彌補還真是個未知數。
試想一下,假如在學校教育中,注重“狼性”培養,讓每個學生都加入一個團隊,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揚長而又能“補”短;讓學生在協作中懂得必要的謙讓,而不是非理性的一貫謙虛;學生雖多為獨生子女,卻不嬌氣,個個有著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毅力,能夠坐看風雲起,笑對人生難,樂觀地麵對生活,麵對挫折;他們在成長的曆程中,充滿睿智的思考,擁有自己的人生信仰……那麼,我們的學校該是何等的開明,何等的高尚。置身其中,學生又該是多麼的幸福。步入社會,學生還會感到格格不入嗎?
讓我們一起再次為這個雷人的口號叫好!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建設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