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路見不平,屋裏屋外(1 / 2)

“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天津位於海河下遊,海河五大幹流,即南運河、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還有無數支流,都在天津彙合,然後流入渤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天津成為漕運終點,河漕和海漕交替發展,這裏三教九流,人口眾多,熱鬧非凡。

由於緊靠渤海灣,所以天津的夏天並不是特別的炎熱,尤其到了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小風一吹,那叫一個涼快,叫一個美。一個小巷裏,一人緩緩向前走著,遠遠看去,身子忽高忽低,近處一看,原來是一個瘸子,穿著灰色半袖兒短褂兒,腳踏梁布鞋,右腳卻是虛點地,人的重心在左邊,所以走路一瘸一拐,偏偏此人身高將近兩米,大胳膊長腿,一張國字大臉,濃眉大眼,差不多三十來歲,任誰看了都會從心裏歎一聲:“可惜了。”此人手裏拎著幾條麥穗小魚,小魚都是一拃來長,不用問,這是要回去做貼餑餑熬小魚吃的。貼餑餑熬小魚,是天津窮苦人家夏天一樣家常吃食,正應了那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既能解饞,也不貴,要是再能配上二兩小酒,更是享受。

眼看此人就要走出小巷,身後突然冒出一個人來,二十來歲的年紀,瘦小幹枯,身穿打著六七塊補丁的青色褲襖,腳上一雙花鞋,不過上麵一片一片的汙漬,頭上的發辮蓄著大綹假發,亂蓬蓬的,看著像混混,可打扮實在是顯得寒酸。這小子往瘸子近前邁了兩步,抬頭望了瘸子一眼,又往後退了兩步,聲音有點哆嗦地說道:“你,你這魚似(是)我,我的。”

大個瘸子愣了愣,看了小個兩眼,雙手向前一遞,倒嚇了小個一跳,接著瘸子說道:“得,您得著,拿回去熬著吃。”

小個估計沒想到這麼容易得手,一看大個瘸子這樣子,底氣一下足了,腰板也挺起來了,把魚往過一奪,又斜著眼開始上下踅摸,“那個,你手裏有錢沒,爺們兒最近手頭不寬裕。”這是貪心不足,拿了小魚,還想再訛錢。大個瘸子還沒說話,就見一道黑光閃過,小個“哎呦”一聲,閑著的手就去摸後腦勺,收回手一看,手上一片紅色,原來是被石子把頭打破了。小個回頭看去,十米外的大樹邊上,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正衝他扮鬼臉呢,把小個氣的,把魚一扔,捂著頭就衝小孩去了,小孩手裏拿著彈弓,轉身就跑。

大個瘸子看著小個追著孩子跑遠了,搖搖頭,正要彎腰撿地上的魚,就見眼前又來了個小孩,比拿彈弓的那個要大一兩歲,眼神明亮,把魚拾起來,遞給了他。嘴裏還說道:“你說你挺大的個子,雖說腿有點毛病,可收拾那小雞子沒問題吧,真是慫人一個。”瘸子這才看到,小孩一臉的漬泥,身上的衣服一條一條的,腳上的鞋破的不像樣子,原來是個小叫花子。這個年頭,中原大旱,洋人入侵,天災人禍都占齊了,逃荒的無數,好多人一路走來,都成了乞丐,最可憐的就是小孩,有的和父母走散,有的父母死了,有的被父母賣了又跑出來,就成了沒人管的小乞丐,每天餓死的不知道有多少。思緒回來,瘸子問道:“剛才那小孩和你似一夥的吧?”小孩點點頭,沒說話,轉身要走。

瘸子說道:“我家裏今天做貼餑餑熬小魚,你們來一起吃吧。”已經轉過身去的小孩咽了咽口水,卻說道:“不用了。”然後仿佛怕再聽到瘸子說些什麼,一溜煙兒跑掉了。瘸子沒有再說話,拎著魚向家走去……

·································

一座荒廢的院子裏,東一個,西一個的坐滿了人,每個人都是麵無菜色,衣衫襤褸,精神萎靡,這裏赫然是乞丐的聚居之地。一個角落裏,有一個連鬢胡子,大約五十歲年紀的老漢躺在那裏,旁邊一個蹲在小孩,腰裏別著一把彈弓。小孩手裏拿著一個隻有半邊的破瓷碗,裏邊盛著稀粥,稀到裏麵的米粒眼睛一看就能數的清楚。“王叔,把這粥喝了,一會小遠回來,就有吃的了。”大胡子接過破碗,開裂的嘴唇剛喝了一口,就大聲咳嗽起來。小孩趕緊給他撫背,這時,一個大點的小孩一個箭步躥了過來,正是先前給瘸子撿魚的小子,他與小孩一左一右把大胡子攙了起來,“王叔,你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