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萬事皆有緣,文學創作也是如此。
是青春年少時對新疆的向往,是爭取做一個有良知作家的社會責任,是廣袤而多彩的新疆元素,是創作欲望的衝動,促使我多年來一直關注著新疆的脈動與變遷。因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從異樣的民族風情到繁盛的民間風物,從迷人的自然風景到熱情奔放的新疆人,總是令我著迷。我曾屢次走進新疆,體驗過不同的民族風情,感受過多元的民族文化,而每一次的體驗,每一次的感受,都給我以不同的欣喜與認識。因此,在創作這部全景式的援疆作品時,我傾注了滿腔的激情。
期間,雖曆經采訪曲折與困難,甚至遭遇不測之險,但激情與責任,讓我欲罷不能,驅使我無所畏懼。從北疆的“塞外江南”伊犁河穀到南疆大漠邊緣的戈壁、綠洲,從白雪皚皚的帕米爾高原到火爐般的吐魯番盆地,我足跡遍至,冒漫天風雪趕路,踏滾滾熱浪采訪,數度奔波,幾經剪修,遂成此稿。
這裏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本書采訪過程中,采訪時間長,環境複雜多變,我除了要感謝江蘇與新疆兩地黨委組織部門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外,還要特別感謝焦慶標、葛政、孫豔、黃旭、張玉清、高克平、韓新平、楊洪濤等諸多同誌的鼎力相助,感謝丁葉民先生為我提供了良好的創作場所。
為此特加記敘。
2016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