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實施理財教育,女孩就是要有錢(2)(3 / 3)

如果女孩能夠學會理性消費,那麼節約和儲蓄就不會再是夢想。沒有什麼比亂消費、盲目消費更影響正確理財習慣養成的了。因此,為了女孩能不花冤枉錢,買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父母就應該注重培養她們理性消費的習慣。

陳思茹是個9歲的小女孩,她家境好,花錢也大手大腳。當爸爸看到她居然花500元買了一個MP5播放器時,他就無法再忍受了,狠狠地批評了女兒一頓。他問女兒準備買了它做什麼,女兒說還沒想好,就是覺得挺好的,所以就買了。

他問女兒房間裏還有多少她買了沒怎麼用的東西,並且讓她把東西都收拾出來然後彙報給自己聽。在思茹眼裏,父親從來沒有這麼嚴肅過,她知道這次事態嚴重。於是她老實地從房間裏開始收拾自己買了沒怎麼用的東西,不翻不知道,一翻她才發現這樣的東西真不少。

5歲時她花50元買了一個小鼓,當時在公園裏玩,覺得那鼓敲起來聲音很好聽就買了,回來一回沒敲過。6歲時她又花幾十元買了一對頭飾,卻從沒用過……在爸爸的監督下,她終於收拾完這些亂消費後的東西了。爸爸讓她把這些物品記錄在一張紙上,把價格標明,然後算算亂花了多少錢。算完後,思茹自己都被嚇了一跳,兩千多塊錢啊。

爸爸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讓她回自己房間裏反思去了。

節約和亂花錢是一樣的,累積到最後都會產生驚人的效果。節約每一分錢,最後可能形成一筆巨款,浪費錢也如此,往往一算才知道自己已經花出去一筆數目驚人的錢款。盲目消費、亂花錢是一種極壞的習慣,也是女孩不懂得理性消費的直接後果。

作為父母,應該在女孩接觸錢的那一刻起告訴她如何花錢,否則錢就會害她,影響她形成良好的理財品質。

建議一:給女孩準備個消費小賬本

父母應該給女孩準備一個消費小賬本,讓她們把自己的每個消費行為都記錄在賬本上,並且鼓勵她經常翻看賬本的內容,進行必要的反思。這樣一來,女孩慢慢就會懂得理性消費,把亂花錢、盲目消費的壞習慣改變過來。

因此,父母在給女兒零花錢的時候,應該給她一個消費小賬本,讓她清楚地把自己的每個消費行為都記錄在冊,以便她時刻進行反思,改正自己不恰當的消費行為。

建議二:讓女孩學會衡量自己的購買力有些女孩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惜背上債務。借錢並不是罪,誰都有周轉不開的時候,但是父母應該提醒女兒在購物前考慮自己的購買能力,如果暫時可以不買的就緩一緩,等自己有足夠的購買能力時再考慮也不晚。

琳琳今年13歲,是個特別愛美的女孩。她央求父母給自己買了許多好看的衣服,但是每次一到商場,她還是忍不住要去試穿新衣服。

有一次,她試了一身漂亮的白色連衣裙。那條裙子售價500元,而且她已經有好幾條白色連衣裙了。琳琳知道媽媽肯定不會給自己買,於是便對媽媽說:“我現在有200元錢,媽媽,你借我300元吧。”

媽媽拒絕了,並且告訴她:“你打算怎麼還我呢?你一時半會兒根本還不上我的錢,所以我不會借給你的。你在買東西之前得學會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大的購買力,不要把錢全花了,一點結餘也沒有。”

父母應該告訴女孩不要輕易借貸,購物前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想想自己是否能夠消費得起,例如一周的零花錢是固定的,買了一個東西可能零花錢就堅持不到周日了,那就暫時不要買,攢夠錢了再說。

建議三:教女孩分清“想要”和“需要”

購物前想想買了這東西做什麼,也就是自己是否需要它。如果隻是因為它好看,也就是想要它,那就不要買了。有許多小朋友已經有很多個滑板了,可是看到新的滑板卻還想買,這種消費就屬於重複消費,屬於“想要”

而不是“需要”。既然那些滑板還可以用,那麼買新的就是一種浪費。

父母應該告訴女孩決定買一件東西前要分清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這樣就可以盡可能避免盲目消費、亂花錢、花冤枉錢,對商品保持理性的態度。

建議四:教會女兒殺價技巧

現在許多商場都不是一口價,也就是說商家開出的價都是可以協商的。殺價也是有技巧的,如果女孩不懂得這些技巧,很可能花冤枉錢,買一個實際價值不值這麼多錢的商品回來。

以仙今年10歲,是個殺價高手。媽媽從小就喜歡帶著她一起去逛商店,並且教會她一些殺價技巧。有一次,以仙在商場看中了一款鞋子。當商家開出價格後,媽媽也回了一個價格。商家看以仙對鞋子愛不釋手的樣子,堅持不肯讓價。於是,媽媽拉起以仙就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