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從藝之路 檢閱我自己(1 / 3)

上篇·從藝之路 檢閱我自己

自己檢閱自己,很有興趣,又很必要。因為在檢閱的當兒,發現了自己以前的幼稚、盲昧,不覺啞然失笑,其興趣有類乎研究人猿頭骨。發現了以前的幼稚盲昧,才能決定今後的改弦更張,這是自己督促自己進步,所以又很必要。

我的職業是演戲,我檢閱我自己,當然是以我的職業為範圍。

近十年來演戲的趨勢,和十年以前不相同了。以前,劇本是原來公有的,大家因襲師承去演唱,很少有“本店自造”的私有劇本,不能掛“隻此一家”的獨占招牌。近十年來可不是這樣了,隻要是爭得著大軸的主角的人,便有他個人的劇本。這也許是私產製度下的社會現象之一吧?我也自然被轉入這個漩澗。

現在我把我的私有劇本,列為一表,然後再加以檢閱:《梨花記》

壬戌二月(1922年2月定本,1923年5月重訂,將33場刪定為23場)

《花舫緣》

壬戌六月(1922年6月定本,共18場,1923年5月12—13日首演於北平華樂園)

《紅拂傳》

癸亥二月(1923年3月10—11日首演於華樂園,該新劇實於l922年10月改定)

《玉鏡台》

癸亥四月(1923年6月9—10日首演於華樂園,又名《花筵賺》)

《風流棒》

癸亥八月(完成於壬戌十月,即1922年冬,1923年8月18—19日首演於華樂園)

《鴛鴦塚》

癸亥十一月(總本寫於六月,1923年7月14—15,日首演於華樂園)

《賺文娟》

甲子一月(癸亥十二月定本,1924年4月5—6日首演於三慶園)

《玉獅墜》

甲子三月(羅癭公病後支撐編製,共18場,又名《小天台》,1924年5月3日首演於三慶園)

《青霜劍》

甲子五月(定本於四月,1924年6月28日,舊曆五月廿七首演於三慶園)

《金鎖記》

甲子六月(定本於三月十六,1924年4月13日首演於三慶園)

《碧玉簪》

甲子十一月(1924年12月14日首演於三慶園,羅公未及完成由金仲蓀繼之編定)

《聶隱娘》

乙醜八月(1925年8月)

《梅妃》

乙醜十月(1925年11月)

《沈雲英》

乙醜十一月(1925年12月,丙寅四月十八,1926年5月29日首演於華樂園)

《文姬歸漢》

丙寅二月(乙醜六月,1926年7月定總本)

《斟情記》

丙寅六月(1926年7月定本,1927年1月15日首演於華樂園)

《朱痕記》

丁卯二月(1927年3月,丁卯三月廿九,1927年4月30日首演於華樂園)

《荒山淚》

庚午十一月(1930年12月定本,庚午十二月初八——1931年1月26日首演於中和戲院)

《春閨夢》

辛未八月(正月定本,1931年9月首演於中和,甲戌九月——1934年10月重訂,10月25日新排此劇)內中或取材於經史傳說百家之書,或擷采於野史說部附會之言,又或依據舊有劇本翻新而增損之,創作的部分多,因襲的部分少。從《梨花記》到《金鎖記》的作者是羅癭公先生,從《碧玉簪》到《春閨夢》的作者是金悔廬(金仲蓀先生號悔廬。——編者)先生。時代驅策著羅金二位先生,環境要求著羅金二位先生。羅金二位先生就指示著我,於是有這些劇本出現於藝林,於是有這些戲曲出現於舞台。(除上述十九種外,還有《柳迎春》《陳麗卿》《小周後》等幾種。《柳迎春》的創作部分較少,《陳麗卿》還隻完成一部分,《小周後》則始終沒上演,所以都不列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