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吊絲(1 / 1)

小邊暑假有些焦心。

他花一千八租了一間教室,打算暑期搞初中數理化輔導,卻隻招到了一個學生。

所以他有些焦心。

這是一個報名前來學九年級數學的學生,小邊可以輔導全部初中的數理化,但他隻要求輔導數學,整個暑假小邊就為這一個學生輔導,輔導完了,那學生交了一千塊錢學費,走了。

如此,剩下小邊呆呆地站在那裏:他整個暑假的收支狀況是負,而他的整個人還被這件事情一直拴著走不開。

如此,他的謀生狀況,就令人焦心了!

說起來,小邊的暑期教室位於宜昌市的CBD商住區,應當算是市中心了,位置好,教室裏的條件也不錯,為何學生這般少呢?

這主要是因為小邊的招生廣告做得不夠好,可以說,他就沒好好去打廣告。

他沒有在報紙電視等平麵媒體上登廣告,嫌貴了;他也沒有想法去與各個學校的老師們聯係,請他們幫忙介紹學生,他嫌煩了。他就隻是一個人站在一些中學的校門口分發著他的名片,象個江湖騙子。

那些名片上登有他的輔導教室的名稱與地址,還介紹了他的輔導教學的經驗與理念,當然最後有他的電話號碼與QQ號碼。

他一個人坐車來到各個中學的校門口,孤零零地站在那裏,肩上挎個舊包,手裏拿一疊名片,他或者杵在樹下,或者站在攤位前,他在那裏幹巴巴地等待著孩子們放學,他這個樣子一看就讓人覺得突兀和寒酸。

有時是中午放學,有時是傍晚放學,每次放學時,孩子們象洪水一樣湧出校門,目無旁人。

小邊此刻則逆流而上,硬擠上前去努力把手中的名片分發出去,每遞出一張名片就感覺象洪水正衝撞在他臉上,讓他難以堅持,可他還是拚命堅持下來。

很快,學生們走完了,他的分發也就結束了。

每次分發完後,地上總是散發著一地他的名片,那些旁若無人的學生們看過他的名片後往往便隨手扔掉了,管他上麵寫得有多誠懇呢!有的甚至看也不看就隨手扔掉了,那動作包含了無數鄙視與輕蔑……

稚嫩的孩子也能傷人嗬!

小邊看著這副場景,往往氣得吐血,他想讓自己不氣,但總是又氣又急,他克製著自己,但當他看見自己的名片被路人踩來踩去時,他終於氣急敗壞地彎下腰來,一路撿去,把散落在地上的名片撿起來,最後滿麵赤紅,沮喪地把它們投到垃圾箱裏去了。

這樣一次分發就算結束了。

如此這般,跑去不同的學校又分發了好幾次,每次的情形都差不多,小邊就再也沒有勇氣,再也沒有耐心到這些中學的校門口去分發他的名片了……

最後,小邊采取的一個廣告措施,就是在五八同城這樣的網站上登一條初中數理化輔導的消息。

大概網站上這樣的消息特多,很快就被刷屏了,所以打電話征詢的家長也很少。

暑假唯一的這名八年級學生,還是他以前輔導過的,也就是說,小邊的暑假招生算是徹底失敗了。

看到別的輔導機構在暑假裏搞得風生水起,他隻有羨慕的份兒了。

小邊搞課外輔導也有好多年了,為何他還是如此沒有起色呢?

人們會覺得困惑。

說起來,主要還是他沒有真正地把課外輔導當成一回事兒,他沒有把這件事情當成一件賺錢的事情來做,因此他談不上抓住了這一件事情的根本。

抓不住事情的根本,他又想靠它來謀生,這又是何其難也!

課外輔導有它自身的規律性,在哪裏都一樣。

然而這小邊卻並沒有好好地加以歸納總結過。他在這個行業停留了上十年了,但他卻並沒有用心去發現這一事物的規律性,他更沒有在這種規律性的指導下努力去實現賺錢的目標,因此他是盲目的。

一個盲目的人,又如何能不迷路呢?!

他隻想著好好教學生,好好把知識傳授出去,好好地看著一個學生成長,然後他從中體會到一個做老師的精神上的快樂……

他並沒有真正把這件事當成一個掙錢謀生的現實手段來規劃,或者說即使規劃了他也是三心二意,實行不起來,反而是隨手就扔了。

他是一個執行力不夠的人,他不是支配者,他慣於做一名奴隸,並且不想反抗。

如此,他打算怎麼來走輔導謀生的這條路呢?

這小邊還是一片茫然,他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起色的人,一名吊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