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建議
1、配備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為了保證實踐教學效果,配備一支高水平的指導實踐教學的師資隊伍是必不可少的。從事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課堂教學知識和經驗,更要具備豐富的實踐教學能力和經驗。要使教師達到相應的要求,需要不斷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首先,引導教師樹立“基礎理論適度、專業知識牢固、應用能力突出”的培養應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過培訓使教師改進教學能力和方法;再次,通過進修學習和到企業實踐學習,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與企業共建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勢在必行的選擇。所謂共建,就是在校內教師“走出去”的同時,還可以以“請進來”的方式聘請既懂理論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業界人員做教師,可以在實訓實習階段請他們授課,也可以不定期請他們來校麵向師生進行業務專題講座。
2、對校內實驗資源加大投入,同時進行科學整合,開設特色課程,設立學用密切結合的實踐環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開設實踐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學校學科優勢及特點,開設相應特色的實踐教學環節。考慮到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已經成為當今國際商務往來的主流,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中的實踐教學完全可以和電子商務課程整合,讓學生在校期間掌握國際電子商務的常見處理方式及運作手段。在軟件環境建設方麵,配備世格外貿實習平台、國際貿易實務教學軟件、外貿單證模擬軟件、國際貿易全景仿真係統軟件、電子商務實驗軟件、信息管理係統軟件等形成軟件平台和知識連鎖,創造一個完全仿真的國際經貿環境,讓學生掌握進出口業務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強涉外商務實踐能力。
3、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場所
穩定的實訓、實習基地是實踐性教學環節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學校應當與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建立長期固定的實訓實習基地,與基地簽訂學生實習合同,落實學生實踐環節的實訓安排,並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絡。實習結束以後,由實習基地對學生的綜合表現做出鑒定。這樣緊密合作的方式,便於高校和企業的及時溝通和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手段,可以保證學校對學生實習過程的跟蹤了解。
4、重視社會實踐
伴隨著現代社會發展的多樣化、網絡化、信息化,國際貿易專業人才還必須具備社會適應能力,如獨立、協作、交往、自學等一係列關鍵能力。參加廣泛的社會實踐有助於鍛煉和提升個人綜合能力。社會實踐的內容很廣泛,可以是社會調查、生產勞動、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也可以是與專業有關的走訪調查、社會調研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加強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推進了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提升綜合素質等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 秩名:探析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EB/OL].維維教育資源網.2012-02-09.
[2] 方傑、李玲娣:對於應用型高校國際經貿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2).
[3] 胡際蓮:應用型本科國際經貿專業的綜合教學實踐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
[4] 尹慶民主編:應用型高校教育教學創新與實踐[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