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當今時代,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來的人才競爭,以及社會群體人生觀、教育觀、家庭觀等觀念的轉變,使青少年承受著更多、更重的心理負荷。若不能及時疏導與調節,就容易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對其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以及社會、家庭帶來不良的後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孩子的思想、言行、氣質等獨有的人格品質都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能使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而且終生受益。而如何鼓勵和批評孩子,如何與孩子交流更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環節、重中之重。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然而,一些父母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牛頭不對馬嘴”:原本是關心孩子,可孩子卻不領情;想說點知心話,卻發現孩子心不在焉……

其實,孩子在與父母溝通時是有選擇性的。如果無法開啟他的心扉,自然也就無法很好地與他進行交流,好話未必能起到好的作用。

分析諸多父母與孩子溝通不良的個案,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在對他說話時,比較多地從“應該對孩子說什麼”的角度出發,而很少考慮“怎樣說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視了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容量、心理特點。如果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內容、方式不能與孩子的變化相吻合,結果隻能是父母的話孩子越來越不聽,或者“聽不懂”。父母要知道,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是有選擇性的,並非所有正確的、應該實施的教育內容都會為他所接受。孩子隻接受樂於接受的內容和方式。因此,父母有必要研究怎樣同孩子說話。

父母與孩子正確的交流、溝通是整個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父母所說的話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很大。根據對青少年心理狀況的調查分析,發現一些孩子的心理問題的克服、矯治必須依賴於家庭教育,特別是與父母的良好溝通,方可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廣大家長目前深感缺乏這方麵的知識、材料。因此,我們特別編寫了這本《好孩子成長60金句》,論述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與具體方法,為家長提供具有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建議,以期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與質量,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