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當外人來告狀時,父親一定要冷靜熱情傾聽受害人父母或本人的申述,然後當著孩子的麵弄清實情,應該向對方道歉的,應吩咐孩子向對方道歉,當然做父親的,在自己的孩子認錯後,也應向對方父母道歉。損壞了別人的東西,應該在道歉後照價賠償,或者該付醫藥費的,就應該支付醫藥費。以此來教育孩子正確對待事物。這是正確的態度,也是父親應該采取的態度。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試誤”。其定義為:經過重複練習某一經驗而使發生錯誤的機會越來越小,這就是試誤學習。因此,可以說人是不斷體驗錯誤並學習的。體驗錯誤讓孩子得到很多的鍛煉。
1.讓男孩經曆挫折的考驗
反思錯誤的過程是一件很令人沮喪的事情。孩子在感覺錯誤的過程中,他的心靈有機會不斷經受這樣的曆練,這對錘煉孩子的意誌和對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無疑意義重大。
2.感受快樂
如果孩子在體驗錯誤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想方設法避免錯誤,找到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他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快樂是通過別的方式無法獲得的。
3.提高男孩的責任感
如果孩子不聽從父母的勸告犯了錯誤,給他一個機會去體驗犯錯誤後帶來的後果,這比爸爸媽媽的訓斥與說教要管用很多。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養成自己做事自己負責的良好習慣,可以有效地培養他的責任感。
4.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體驗錯誤過程中,孩子能找到問題的所在,尋找出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以及如何改進的方法,是自我調整的過程。
5.學會正確的行事方式
孩子通過自我反思,明白如何做事才能被人接受,那他今後做事就會按照正確的方式,從而知道如何做才是對的。
錯誤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教育資源。作為父親,不要害怕男孩犯錯,對孩子保護過分,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總責備孩子把事情弄糟。父親要做男孩成長過程的教練,鼓勵孩子去嚐試、去探索、去曆練,讓他勇敢地在天空中飛翔。
有必要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
現代社會,由於男孩大多是獨生子,容易受到長輩們的嬌慣。所以,抗壓、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強,很多孩子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就不知所措。
挫折,是指人們為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在追求達到特定目標的活動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幹擾,使其需要不能獲得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反應。一般而言,容易受挫的青春期男孩往往或多或少地表現出這樣一些特點: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標;對追求目標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缺乏心理準備;能力不足,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應付;缺乏自信,把困難誇大成不可逾越的障礙等。
全國少工委、中國少年報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聯合調查組,曾對全國中小學生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在“你的主要缺點”一項調查中,接受調查的5560名中學生中,有28.2%的人選擇了“膽小”,是排名第三的缺點。
還有一些調查表明:我國青少年的自殺率呈上升趨勢;在回答“遇到困難怎麼辦?”時,97%的中學生想到的是找家長或教師,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等。
這些真實的事例和數據表明,現在不少青少年身上存在害怕困難、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點。近年來,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呼聲也日益強烈。心理學家、教育家、家長、教師等紛紛呼籲“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那麼,在家庭教育中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具體來說,父親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去做。
1.父親要對挫折有正確的意識
長期以來,父親普遍認為,孩子的年齡小,心理承受力差,因而隻能接受良好的環境,誤以為“挫折”隻能使孩子痛苦、緊張。因此,他們把挫折看成是有害的事情而加以杜絕,這種觀念直接影響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