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個認識錯誤的過程
家長批評、懲罰孩子往往心急,總想“立竿見影”,以為孩子全都認可了就改正了,其實不然。孩子對錯誤有個認識過程。有的孩子接受了批評之後會猛然醒悟,而有的對家長的批評還有個消化的過程。在孩子還沒徹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就要求孩子百分之百“認罪”,其實是自欺欺人。即便孩子低頭認罪了,也是違心的。另外,即使孩子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其行動上也還有個轉化的過程。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加深認識的時間,耐心等待,不要操之過急。
批評的言語要適當
有些家長認為加重批評的言詞能對孩子起到更深刻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批評越過火,孩子可能越反感,教育效果可能越不理想。“你算完了,這一輩子全完了,我從沒見過像你這麼笨的孩子”;“你真是混蛋透頂,不可救藥”。
麵對這樣過火的語言孩子會感到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是,很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破罐破摔,“反正我算完了”,你愛怎麼說就怎麼說吧。批評的效果無形中就降低了許多。要使孩子對批評心服口服,就必須做到公正、合理。批評要實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要以為說得越重越好。
當然批評、懲罰太輕也不行,太輕不足以引起孩子警惕,膚皮蹭癢也沒什麼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調查清楚,合理、公正、適度的批評。以免超過了“度”,事情走向反麵。
批評雖然談的不是優點,但運用好了卻能起到調動積極性的作用,會促使孩子把人性中最美、最好的一麵展示出來。
教子故事
鄒忌規勸齊威王
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豔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裏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麵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裏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範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齊威王聽了之後,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麵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麵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裏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凡事都有解決的方法,在正麵批評已經無濟於事的時候,用旁敲側擊的迂回方法讓對方改變想法,不失為一種智慧的做法。同時,能夠接受別人批評的人,才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才能從錯誤中更正自己。
50.給孩子一個和睦的家庭
“我不知道,怎麼做才更有利於女兒的成長。”一位母親帶著困惑找到心理專家,講訴了她和13歲女兒的故事。
這位母親說,上周六,女兒的學校組織考試,開始女兒說考試將持續到下午,可是午飯後,女兒打來電話說,考試提前結束了,她和同學出去玩一會兒,晚一點回家。
接完女兒的電話,她心裏有些懷疑,於是,就立刻趕到學校看個究竟。來到學校一打聽,果然考試提前結束了。隨後,她撥通了女兒的電話,女兒告訴她,她和同學在網吧上網呢。
聽到女兒在網吧,這位母親很不放心,於是很快趕到了女兒上網的網吧。果然,女兒和班級裏幾個女孩在上網,大家有說有笑的。當她聽到,女兒聊天的時候話裏還不時帶著髒字,立即火冒三丈。她上前一把揪住女兒,讓女兒跟自己回家。看到媽媽突然出現,女兒先是一愣,然後用力掙開了她,生氣地說不回去。這位母親當時真是氣壞了,上去就打了女兒一巴掌,並硬是把女兒拉出了網吧。
回到家後,她和女兒大吵了一架。女兒哭著質問她:“你知道我的壓力有多大嗎?你和爸爸總是打架,現在又鬧著要離婚。表麵上看著我挺幸福的,可是我心裏的痛苦你知道嗎?”
“說實在的,女兒這一問,真把我問蒙了。”這位母親說,她和丈夫相識3個月就結婚了,婚後,丈夫經常打罵她。為了不讓孩子從小就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十幾年來,她始終默默地忍受著。聽了女兒的話,她不知所措了,怎樣做才能減輕孩子的壓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