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寫下這些自認為有些意義的東西,其初衷是對時下的官場小說的厭倦、無奈和憤怒。官商狼狽為奸、官匪瀣沆一氣,魚肉百姓……這種用放大鏡觀察社會瑕疵的做法,不僅脫離了文學創作的真正價值,褻瀆了文學創作的聖潔,更不能真正代表共和國政治生態的主流,是偏離了現實生活的。

我們的國家不可否認存在一些陰暗麵、汙垢麵,而且有些陰暗麵還非常糟糕——不承認這一點也是昧著良心說話。但是,這畢竟隻是一塊美玉上的瑕疵。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度,用六十年的時間,突破層層圍堵,克服種種困難,實現了幾代人夢寐以求的強國夢。無疑,人民群眾是真正創造這個神話的主人,但這個神話的譜寫,也離不開那些組織群眾、引領群眾的基層幹部。這一點,我們同樣不能昧著良心說瞎話。通過三五個敗類的“功績”,戴著墨鏡去臆想、去評價我們數以千萬計的基層幹部。這是一種別有用心的罪惡。因為這些基層幹部用全部的生命,鑄就了共和國走向輝煌的基石。

我是骨子裏有些理想主義的人,凡事追求完美,小說中的主人公周述發,更多是對自己政治理想的一種闡釋,渴望每位封疆一地、履政一方的執政者,都能夠擁有大氣磅礴、運籌帷幄的執政風格,而不是通過政治的小伎倆去籠絡人心、打擊異己。這樣的人注定難以真正匹配執政者的稱謂,也注定難以實現一地的發展、一域的穩定。

這是自己第一次進入文學創作的殿堂,唯恐褻瀆文學的聖潔,很有些誠惶誠恐的感覺,請讀者們見諒。張誌強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