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好!我很滿意,你的功勞我會像三位丞相稟報的,現在你去協助安民吧。”對於李佑的合作,謝光耀很滿意,但是對於這種沒有風骨的投降主義投機分子,以現代人所得到的教育,本心上又不是喜歡,畢竟背叛別人的人,也可以背叛自己,這是現代人得將心比心,而古人沒有現代人那麼功利的揣測人心。
“小卑下遵命!”李佑在治政方麵確實是能手,他又是壽春城的土著,隻用了半天時間,就安定了壽春全城,等李佑複命的時候,謝光耀已經肢解了他的壽春鄉兵。
作為補充兵員,壽春鄉兵中父子聚在的軍中的,兒子轉為後十五軍的戰兵,兄弟在軍中的,兄留弟賺劉飛一下就從鄉兵中挑走了六百人馬,畢竟鄉兵的關係多為親戚關係,要不是看鄉兵靛能和營養實在太差,劉飛可以挑走一半人。
孫豪見劉飛挑完,也要挑人,於是從備選名單之後,又拉了四百人輔兵營。等李佑回來,俘虜營中的人馬少了三停,他有心到謝光耀哪裏去問,卻接到了陳仕保的任命。李佑正是成為壽春監軍,手下人馬改變為壽春守土軍。
原來,謝光耀奪下壽春的同時,飛馬告知了陳仕保,作為北援三將之一,陳仕保也想有所作為,但是他兵不如許宗揚多,而將也沒有得了撚黨支持的曾立昌多,他隻能和胡以晃派來的謝光耀一路,陳仕保對此心中早有不快,雖然這是他為了調節另兩位丞相時,自己提出的方案。
更重要的是謝光耀以重利他,保證壽春守土軍交給陳仕保麾下,這讓陳仕保的實力又得到進一步擴張,但是這同時也打亂了曾立昌的部署,所以陳仕保需要的是先曾立昌一步發出任命告身。
這種空白告身,在臨行之前東王一共給了三人二十五個守土監軍,五個郡總製的空白告身,前次北伐的經驗告訴天京,後路被斷絕的情況下,強弩是不能穿縞素的,所以東王弄出告身之事,就是為了援兵每前進一處,都建立起自己的政權,而不是北伐時的流寇作戰方式,這一點東王也對三將親自示意。但同時為了平衡,天京方麵又把這些告身分成三份,由北援三將各持一部分,導致最後三人的力量互相牽製,曆史上人數眾多的北援大軍到達臨清時終於爆發,使北伐徹底失敗,三人中隻有實際戰力最強的許宗揚身免。
而這個時空謝光耀的出現並沒有改變這種現狀,曆史強大的修複性,正引導著曆史的發展,北援三人組之間的矛盾在六安州會師時,就開始了爆發。
而陳仕保隻是想了一下可能麵對曾立昌的質問會,就接受謝光耀的意見,因為他太需要戰功,許宗揚取霍邱、曾立昌從謝光耀手中得了取六安的功勞,那麼自己就必須得到壽春這樣才符合他北援三丞相的名頭,否則的話東王會把自己看成草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