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遷都了,可邏些城依然是吐蕃的重城,畢竟是前國都嘛,經濟那些依然很發達,然而這裏駐兵並不多
原因很簡單,這裏作為前都城是吐蕃守舊勢力的大本營,是舊貴族的集中地,雖然之前叛亂被處理了不少,但大部分卻是被安撫的,由於父親朗日論讚的被害,鬆讚幹布始終對這裏的舊貴族心存疑慮,遷都的時候這些舊貴族大多數都留在了這裏沒有被遷去邏些城,私兵也不允許這些舊貴族有很多,就連駐兵都沒派多少,怕的是這些舊貴族會拉攏滲透控製這些駐兵
鬆讚幹布做了種種準備,就是忘記了這個位於吐蕃中心腹地還要靠裏的城池竟然會有被進攻到的一
跋布川就在工布江達背後,往西南一百多裏遠,牛進達帶著騎兵一日即達,然後突然出現的唐軍讓這裏的守軍根本沒有反應過來,半日時間,吐蕃的前都城跋布川就落入了大唐的手中
程咬金他們趕到的時候攻城是趕不上了,不過正好趕上了守城
因為相比從工布江達到跋布川的距離,邏些城顯然是要近不少的,所以在程咬金侯君集,劉蘭這三路唐軍趕到跋布川的時候,從邏些城來的吐蕃軍隊也先後腳的到了
起來鬆讚幹布也是挺悲催的,,先是娘布王跑到邏些城哭訴丟了工布江達,還損失了六萬人,鬆讚幹布剛想派新整合的軍隊去吧北方門戶給搶回來,就又接到了跋布川被占的消息,一時間左右為難
最後,衡量後鬆讚幹布出兵跋布川了,因為論重要性肯定是更近的跋布川要重要,關鍵跋布川還有他祖先的墳墓在那裏呢,萬一特麼大唐人不講究把墳給刨了,那他死後也沒臉見列祖列宗了
所以跋布川一定要搶回來
然而就在雙方於跋布川城牆上交戰數後,大唐的宣旨官員到了,吐蕃的使節也回來了,帶來的是大唐同意停戰以及嫁公主的消息
照理,這是鬆讚幹布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可現在聽到後卻生生氣的吐了口血,因為停戰協議裏寫的很清楚,從停戰之日起,大唐不再攻打吐蕃,但之前占領的土地必須歸大唐
而嫁公主的前提條件又是停戰協議必須執行
這要是工布江達沒有被攻占,甚至是跋布川沒有被攻占,鬆讚幹布在明知道幹不過的情況下,咬咬牙也就同意了
可尼瑪我家祖墳還在唐軍手裏握著呢好不好,讓老子怎麼停戰,就算唐軍不會挖墓掘墳,那吐蕃讚普一係的祖墳在唐軍治下這樣的事情也不能允許發生啊,不然出去老子還哪有臉當這個讚普
世事無常!
之前是鬆讚幹布迫切的希望求和能贏的喘息東山再起的機會,可現在停戰就在他一念之間的時候,他卻不得不心碎的放棄了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