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大家就會知道,李白這首詩更多是表達的自己的無奈,是一種鬱悶心情的發泄
因為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是在長安受到了權貴的排擠,被放逐出京的,直白點就是從京城被趕出去的,那一年是唐玄宗寶三年
蔑視權貴,有之,對現實不滿,更有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用白就是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舒心暢意,笑逐顏開
可事實上呢,李白彎過腰侍過權貴,隻不過後來他連想彎腰,侍權貴都沒了機會,他壓根就不被那些權貴接受,最後狼狽的被趕出了長安
想得卻不可得的,你奈人生何
除了李白,還有很多大詩人都是在政治上,或者做官上鬱鬱不得誌,想當官,想升官,卻不可得,最後才不得不激情與山水田園的
為了有做官的機會,很多人都會給認識的不認識的大員寫一些自薦的詩作,甚至有了專門的類別叫行卷詩,或者幹謁詩
孟浩然給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五言律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首武元慶在嶽陽城剽竊過的詩後四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了想渡湖而無舟楫,聖明時代卻不能有所建樹,心感愧恥;看著別人垂釣,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委婉地表達了希望為聖朝幹一番事業的急切心情。
還有另一首非常有名的詩也是如此,唐代詩人朱慶餘,在臨考前給水部員外郎張籍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近試上張水部》探聽虛實:“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洞房花燭夜後,早晨要拜見公婆,精心梳妝,羞問夫婿,眉毛畫得深淺合不合時宜?此詩借新婚之後的脈脈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將拜見公婆的新媳婦,把張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探聽虛實。
這些人求取功名的心,雖然表達的看似含蓄,但實際很熱切,不然也不會急切的寫詩送大官表明心跡
相比於想得卻不可得的李白,這麼容易就得到了的趙恒表現激動也就實屬正常了
“沒錯“武元慶點點頭道:“以後司農寺轄下官田的耕種,牲畜的養殖我可都交給你了,你一定都給我辦好嘍“
“請少卿放心,屬下一定盡心,絕對不辜負少卿的看重“趙恒鄭重的表決心
“我從扶南國,占城那邊帶了些稻穀種子回來,今年除了在關中加大推廣玉米,土豆,南瓜等新作物外,最緊要的就是試種這些稻穀“武元慶開始安排任務
“那邊的稻穀種子,在關中能種嗎,咱們這邊氣溫可沒那邊高,雨水也沒那邊多“趙恒有些遲疑的
“這個你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