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要總是一天到晚地躺著。可以抱著他在房間內散步,讓他看看室內的家具,窗外的風景,也可以拉著他的手摸摸桌子、電視機等室內物品。
寶寶的生理發育
0~28天的新生兒,出生時體重約3千克,滿月可增加0.8~0.9千克,身長約50厘米,滿月可增長約4厘米;視力可看到距眼睛20厘米的物體並跟隨其移動,當聽到悅耳的聲音時一般可停止啼哭。環境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新生兒體溫的變化。有較完善的覓食、吸吮、吞咽、握持、行走等無條件反射。每天16~22個小時處於睡眠狀態,平均每小時約有3~7分鍾是清醒的。
寶寶的心理發育
新生兒心情好的時候會露出笑臉,在光線微亮的房間裏會睜開眼睛,喜歡看人臉,特別是看媽媽慈愛的笑容,也喜歡聽人聲,尤其是媽媽的聲音。
寶寶具備的本領
在沉睡中成長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幾乎整天都在睡眠中度過。肚子餓的時候就會醒來,吃完母乳又繼續睡覺,每天反複如此,沒有晝夜的分別。這個時期中他一邊打盹一邊感受來自外界的光線和空氣,同時也逐漸習慣家人的對話及生活上的各種聲音。想睡的時候就讓他得到充分的睡眠,當他醒來時,溫柔地抱著他說話,待他完全清醒時再照料他。
哭了,媽媽很快過來溫柔地擁抱他,吃飽了或換掉髒尿布就能得到滿足,對寶寶的成長過程來說,這種舒服的體驗非常重要。
用反射動作應付外來刺激
不必教寶寶,他自然就會吸吮媽媽的乳房,一旦接觸東西就會用力握著。這些動作隻是針對刺激的一種反應,沒有任何意思。這個時期他們的大腦僅能發揮少許功能,因此出生不久的他們是靠這種反應動作來感受世界的。
在極短的時間內,反射動作會逐漸進化成有感覺的反應或有意義的舉動。例如,當寶寶聽到大一點的聲音就會受到驚嚇,兩手左右張開,手腕做出想要抓住某種東西的舉動,這種反射動作就是要求別人來抱他的基礎動作。當我們撐著他的身體,讓他腳底著地時,他會做出兩腳交互前進的步行反射動作,這可以說是一種預測步行能力的反射動作。
以前,父母總認為新生兒時期的寶寶眼睛看不到東西,也沒有任何力量。事實上,這一時期的寶寶也具備與外界接觸的能力。原來父母認為看不到東西的眼睛,其視野雖然狹窄,但還是看得到正前方15~30厘米左右的地方。寶寶也有分辨東西的能力,在各種形狀中,最喜歡類似臉形的東西。
嗬護寶寶
目光的交流
寶寶又睡著了,而媽媽的目光卻仍充滿了愛的嗬護。寶寶的小眼睛微微地睜開,它是那般明亮,清澈純真,尤其當寶寶在媽媽的懷裏吃飽之後,他會滿足地看著你的雙眼,似乎在感謝媽媽的愛。
輕柔的呼喚
“噢,寶寶(也可呼乳名)醒了,媽媽在這兒,睡得香嗎?寶寶真親礙…”有時寶寶會“回答”你。為了讓寶寶貯存標準的語音信息,利於今後的發展,最好用普通話和寶寶講。
愛的撫摸
愛的撫摸傳遞著許多無聲信息。注意四個字:輕、柔、巧、溫。撫摸新生兒不僅能使寶寶和父母享受到愛的體驗,而且還可以查看寶寶的健康狀況。新生兒的皮膚應該是溫和、柔軟,表皮上沒有疙疙瘩瘩,而且還有良好的彈性,另外注意洗澡後一定要愛撫寶寶。
防止事故
一個月裏的寶寶不會自己做什麼,隻能老老實實地躺著。萬一發生什麼事故,也是周圍大人的過錯。隻要大人注意,是可以防止事故發生的。
最常見的是燙傷。大的燙傷大多發生在把寶寶放進澡盆裏洗澡的時候。當把熱水放在一邊,由於不注意碰倒了容器而使熱水灑出來燙傷了寶寶。
有的燙傷是因為熱水袋的塞子不緊,熱水流出來把寶寶的腳至臀部燙傷。
熱水袋或電腳爐在不知不覺中觸到寶寶腳部(大都是腳後跟)而燙出了水泡,這也是常有的事。也許人們認為,隻要太熱寶寶就會哭的。其實不然,即使水溫沒有達到能使寶寶哭叫的程度,隻要接觸一定時間,也會造成燙傷。
燙傷比較嚴重就不能等閑視之,必須馬上送醫院接受治療。
除此以外,經常發生的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在嚴密的小房間裏不要整夜點著煤油爐或煤氣爐。也不要用沒有煙筒的蜂窩煤爐子。無論是能移動的暖爐還是不能移動的炕爐,都不能把寶寶放在上麵睡覺。
用母乳喂養的媽媽不能摟著寶寶喂奶。媽媽在躺著喂奶的過程中,由於很舒服,容易睡著,這樣乳房壓住寶寶鼻口容易使寶寶窒息。如果是大點的寶寶,由於呼吸困難就會反抗,但是一兩個月的寶寶是沒有這種能力的。
不能因為寶寶愛吐奶就在枕頭底下放一塊塑料布。當風把塑料布吹到寶寶臉上時,就會由於寶寶本身沒有能力取下來而使其窒息。
對經常吐奶的寶寶,媽媽利用吃完奶後寶寶睡著了的時間去買東西時,要特別注意,吐出來的奶塊是能夠堵塞氣管的,單獨把愛吐奶的寶寶放在家裏要讓寶寶側身躺著睡覺。但無論如何不應留新生兒單獨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