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提高自身素質,向孩子學習(1 / 1)

有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的麵前表現得非常強勢,比如說,他們隻注意讓孩子學習。而自己卻以種種借口不學習,或者認為怎樣教育孩子不用學習。

有的父母會學得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他們也從來沒有想到過要向自己的孩子學習。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僅僅隻向自己的爸爸媽媽學習還不夠,還要向專家和書本學習,網絡裏也有很多的父母學校,傳授當父母的學問。過去講的要當先生首先當好學生,也適用於對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在我看來,父母們務必提高自身的素質,而向孩子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麼,具體來講,孩子有什麼要父母學習的?事實上,父母需要向孩子學習的方麵看似沒必要,實際很需要,看是很簡單,實則很不易。

1.父母要向孩子學習他們的真實感情流露方式。

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在大人的麵前表現出一種真實的感情流露,喜怒哀樂隨感而發,不會掩飾裝假。

在我看來,感情是不需要道理的,隻要有感覺就會表現出來。這一點無可非議。但是重要的是父母會視而不見,隻考慮自己的感受,以自己的感受統治孩子的感受。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並不在少數。有的父母很專製,他們不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或者說出來也不予理睬,不了解孩子的真實感情,就不能有的放矢地教會孩子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他們往往隻按自己的意願來行事。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父母真值得向孩子好好學習。

2.父母學習孩子的感受要首先從感覺開始。

認識論認為,認識是從感覺開始,感覺的東西是最深刻的,最真實,最具體的。有的父母可能會說,那麼產生錯覺怎麼辦?

事實上,哪怕是錯覺也是一種真實,理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智存在於感覺之中。感覺是最生動,最直接和最自然的事物,感覺才是靈感的巢穴,才是理智積累的大本營。當父母學會了這一點,表示對孩子感覺的理解時,才會獲得孩子的認同感,從而獲得走入孩子內心的機會。

比如說,孩子把房間弄得很亂,但是每一樣東西的擺放都有他們自己的樂趣。在大人眼裏就是淘氣,就是不愛整潔,不會收拾房間。其實他們有他們的想法,父母要考慮了他們的想法之後,再做出決定。

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玩,那麼父母對於孩子的冒險精神也要充分的理解。他們總是要試探一些事物,才能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麼。而不是整天聽父母講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樣隻能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給孩子自己動腦子的機會。孩子的試探和冒險精神,就是從感覺中走出來的,和孩子一起感受孩子感受的東西,就會給自己新的體驗,也會理解孩子行為,教育就會有的放矢了,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了。

3.父母還要學習孩子的認真。

孩子的認真被大人經常看作癡迷,或者不懂事。因為孩子對大人的看法十分相信,在這種基礎上的作為就是死心眼的認真。當父母不承認孩子的認真時,那麼也相當於在否認自己的正確。孩子的認真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所以說父母要認可,還要學習他們為什麼認真。父母要好好學孩子的認真,同時學會敢於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實事求是地講自己的問題,這是在孩子心裏建立自己威信的不二法門。

4.父母還要學習孩子的直率。

直率是大人們都很反對的,但是,有的時候用直率的方法會更得人心。一個直率的人,往往就看起來很自然,讓人感覺很舒服。孩子的直率,會讓人感覺容易相信,不設防,加強了人與人交往的信任度和可信度。和孩子相處直率些會更好,對孩子的誠實性格的培養是非常有好處的,也會幫助孩子養成豁達開朗的性格。

5.父母還要學習孩子的創新意識。

孩子最沒有框框,什麼都敢說敢想,有時候的突發奇想,常會使人啼笑皆非,但是很有新意。在這個世界上,往往很多的發明創造來源於孩子的想象。如果父母多向孩子們學習一些創新意識,那麼就會變得更加開明起來,與孩子進行溝通也就會變得更加順暢。

6.父母還可以學習孩子對新事物的關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值得大人學習的,隻要是新事物都會吸引孩子注意。而父母卻往往對新事物視而不見,不會感興趣。如果父母能像孩子那樣對新事物產生興趣,那麼就會發現許多的新規律,也會察覺到自己孩子的某些變化,同時主動和孩子進行交流,在親子關係中處於主動的地位。

向孩子學習的東西還很多,父母在不斷提高自己素質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強向孩子學習的意識。隻有這樣,父母才會發現,孩子才是自己真正的好老師,才真正體會當父母的樂趣,這才是真正的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