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五行拳(3 / 3)

蛇行拳是剛柔並濟的一套拳法,想要練好這套拳法,需要適宜的軟功和硬功基礎。

楊老講解道,“實戰之中,蛇形拳要領為——身要顫,步要轉,雙手忽閃神要戰;圈繞步,步偕身,用指搶喉快為準;龍戲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頂擊;腳尖點,虎爪進,急來緩應巧柔還。

楊老順便將拳法套路拆解,共分為神蛇煉月、金蛇陸起、蛇蟠天真、白蛇吐信、風蛇繞樹、玄蛇盤石、毒蛇噴沫、騰蛇走霧、角蛇應尾等形象化動作。

楊老又道,“這蛇形練氣,便是使氣之吞吐抑揚,以沉靜柔軟為主。”

接下來則是虎形拳。

虎形拳乃是模仿虎而創作,所謂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融為拳意。

由楊老打出這套拳法,其拳勢凶猛淩厲,以腰帶動,以氣催力,剛健有勁,各種動作乃是模仿虎的動作、行姿、撲食、打鬥而成。

楊老開口講解,“虎形拳習練中注重氣的配合,運用丹田之氣,以意導氣,力隨氣出,做到形、氣、勁、意的完整統一。攻防上強調手法多變、腳步多移,逢橋斷橋,無橋造橋,逢空則補,突出近戰短打,防中帶攻,明防暗攻,以剛製剛。同時還主張見力借力,見力化力,硬中見柔,出手真硬,化手真柔。”

這虎形練骨,一旦練成,全身骨骼堅硬,伸縮自如,發力順暢,宛如一體。

接下來是豹形拳。

豹形拳模仿豹撲、鑽山、尋食、騰躍、奔跑、抓食等動作衍變而來。

其特征在於,雖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則較虎為巨,所以豹形練力。

由楊老演練這套拳法,他動作起伏,身法敏捷,形如狂風,騰躍自如,全身鼓力,兩拳握如豹掌,五指如鉤鋼鐵,運動起來剛猛有力而又快速多變,勁達雙足。

楊老講解道,“用於實戰中,豹形拳換掌如鷹,穿掌如鞭,回身如猿,掌似流星,變化穿梭,上下相隨,抽身換影,直取快攻,抓打巧拿,虛實結合。洪家豹行拳的特征在於巧打快攻,能進則進,能閃則閃;乘隙猛攻,避實擊虛;渾然一體,攻防兼備。”

豹形練力,力道有成,拳勢擊發,有若千斤,無物可擋,和虎形練骨相輔相成。

最後則是鶴形拳。

鶴形拳多模仿鶴的飛翔、跳躍、展翅拍擊等動作創造而成。跟龍形拳之多變、蛇形拳之靈活、虎形拳之主攻、豹形拳之刁鑽等均絕不相同。

鶴形拳以守待攻,故有“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的口訣。

其宗旨為,敵人進攻,弱點必露,攻其弱點,一舉敗敵。

楊老打出鶴形拳,其特點舒展、形象、大方,吸氣上提似飛,動作優美靈動,身法上以吞、吐、浮、沉,兩臂的動作較多,有如鶴翅拍擊水浪之勢。

他講解道,“鶴形拳動作要領為——身體活潑,束展迅速,入林似梭,登枝更巧,起落有準,用膀撞打,避實擊虛,不怕強敵。其有一句歌訣——束身而起藏身而落,穿梭入林撲撞爪捉;內斂元氣外束身廓,唯小唯巧鷂形自得。

這鶴形練精,所謂精,便是精神之意。有句俗語——鶴之靈在於精,鶴之間在於定。盍定方而顯出氣度之從容而聚精會神,以不變應萬變,鶴不急不燥,一俟準敵人稍有鬆懈之心,以鶴嘴閃電用“鞭勁”啄出,不舉擊中對方最脆弱之部位。

其實,無論是練單形拳,還是混合拳,皆要以抓沙袋、河沙、走樹樁等手段練基礎功,手腳齊施。不過鍾陽所練習,時日尚短,不可循規蹲踞來,隻能一切從簡。

楊老囑咐,在平日練習中,更要兼顧基礎功,不可有一日鬆懈,否則練形都難以練成,更別談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