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再研究
經濟視野
作者:魏安喜
摘 要:中國目前的能源結構,決定其必須在工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以及環境友好型的戰略發展計劃。中國既是能源的開采大國,又是能源的消耗大國。長期以來在各項能源供求的發展當中,其矛盾越來越明顯,整體能源結構的不合理,以及能源的安全問題十分突出,造成了嚴重的能源利用率低下、大量能源開采與消耗不合理的現象發生。不僅影響了目前對環境進行保護的重要戰略實施,更加影響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本文以中國能源消耗與增長之間關係初始研究背景以及意義為基礎,對能源消耗理論以及經濟增長理論進行了更加確切的分析,並且利用該多重理論對中國目前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現狀進行了檢驗,從而引用實證進行了二者之間關係的再研究。
關鍵詞:能源消耗;經濟增長;反彈效應;石油峰值
自能源開采並進行消耗以來,其一直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並且為社會與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動力。在科學技術以及經濟飛發展的現今時代,世界上的能源結構以及發展情況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尤其在經濟發展當中,各國逐漸增加了對能源消耗的需求,使得有限的能源供應出現了緊張的狀態,原有的能源市場秩序逐漸變得混亂。為了能夠獲取更加充沛的能源,個別國家開始了激烈的能源爭奪戰爭,不僅使得能源的價格節節攀升,更加使得世界的局勢變得十分動蕩不安。另外,世界上的能源與政治之間的關係逐漸複雜化,能源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國與國之間能否就能源有效利用進行友好合作的問題已經收到了世範圍內的關注。在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各國為了有效的控製環境問題,逐漸加強了對能源發展戰略的製定,由此推動了能源結構出現不同的變化。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國家,在能源供需矛盾尖銳、能源結構不合理以及安全問題逐漸突出的情況下,對能源的利用效率依舊比較低,並且部分能源的開采與消耗之間並不和諧,造成了嚴重的能源安全問題。由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對中國目前的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關係進行再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理論方麵的補充。同時能夠通過本研究逐漸提高我國對能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不合理的現象,促使我國的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耗之間建立良好的發展關係,具有一定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能源消耗理論分析
1.能源替代。能源的替代理論最初產生於微觀經濟學的生產理論當中,主要對能源的價格以及其他的變動要素,例如生產勞動力、生產資本等方麵進行研究從而分析能源的替代問題。在能源的經濟學當中,能源和與其相關的其他要素之間,應該是互補或者是替代關係是其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經過長期的研究與分析,目前確定,在能源和與其相關的各項要素之間,其關係應該根據不用的替代彈性進行判定或者表示,由對各個要素之間的彈性關係進行分析,從而掌握能源與各要素之間的替代生產關係。亦可以說,在生產當中,若技術水平與其投入的資本之間並沒有出現一定的變動條件,但是資本投入的比例出現了一定的變化,應該將其與有關的邊際技術替代的比率進行對比,從而確定其之間是否存在著合理的替代關係。有上述分析可知,各個要素之間的替代彈性,應該由生產投入變化幅度以及與其相關的邊際技術之間的比例進行恰當的表示。該比例能夠形成一定的生產函數,在生產函數比較大的情況下,替代的彈性便比較大,能夠進行替代的可能性便比較大,可以稱其具有合理的替代關係,反之應該具有的便是互補關係。政府可以利用該能源替代理論在實踐當中正確的製定並實施能源替代政策,從而提高每一項能源的利用率,由此促進能有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和諧發展。
2.反彈效應。生產當中的技術進步、其他各類型能源之間利用效率調控方法的配合效果可以利用反彈效應的大小進行恰當的檢驗,因此可以將反彈效應成為能源經濟學當中重要的檢驗指標之一。目前,各國對能源反彈效應的研究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國外比較發達的國家,部分能源經濟學研究學者已經提出了相關的能源反彈效應理論。其認為技術的進步雖然能夠對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是並不能夠使得生產對於能源的需求有所真正的下降,長期發展下去,便會導致世界範圍的生產對能源需求量逐漸增加,從而使得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出現比例不同的情況。另外有學者認為生產技術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但是經濟處於飛速發展的狀態,對能源的消耗仍舊不斷的增加。利用反彈效應能夠使其基於經濟宏觀調控的角度,促使經濟進行增長,但是相應的能源消耗量便會逐漸增加。政府可以根據該理論合理的製定能源利用效率政策,充分考慮能源消耗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反彈關係,促使國家能源消耗得到正確的評估與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