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母親總是很難把生氣的情緒很快消除,這樣一來,母親隻用幾秒鍾就換了心晴。客觀地說,母親高興起來,婷兒也很高興,這對母親的身體和母女之間的氣氛是很有益處的。也許這是在要求婷兒對他人盡責吧。至少她要對母親的情緒負責,媽媽心情喻快就活得長,她就可以和媽媽在一起多過許多幸福的日子。
因為母親咳嗽,說不出話,不能給婷兒唱歌,講故事,婷兒說:“那我就給你講。”“她要講好笑的故事,這樣就開始編愚蠢的故事、奇怪的故事。”
這會兒,母親可愛的女兒已給我擠好了牙膏,等著母親去刷牙,她自己則坐在被窩裏唱京劇……
教孩子對父母感恩
生活中,許多父母都隻知道無限地為孩子付出,卻從來不知道應該教孩子感謝父母,對父母有所回報。這樣的孩子往往是自私的,隻有懂得感謝父母、回報父母的孩子才能夠感謝其他人、回報社會。
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得主是天津人,他的家境非常貧困,但是,他的母親卻非常堅強,無私地為孩子奉獻著一切。他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獻給母親的文章--《母親啊,你是我最好的導師》中,他是這樣寫的:
……跛著腳的母親在為我擀麵,這麵粉是母親用五個雞蛋和鄰居換來的,她的腳是前天為給我多籌點學費,推著一個平板車去賣蔬菜的路上扭傷的。
端著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久久地撫摸著母親腫得比饅頭還高的腳,眼淚一滴一滴地滾落在地上……
我家太窮了,家裏欠的債一年比一年多。我的學費是媽媽找人借的,我總是把同學扔掉的鉛筆頭撿回來,把它用細線捆在一根小棍上接著用,或者用橡皮把寫過字的練習本擦幹淨,再接著用。我的母親是用一種原始而悲壯的方式收割的麥子。她沒有足夠的力氣把麥子挑到場院脫粒,也無錢雇人使用脫粒機,她一熟一塊割一塊,然後用平板車拉回家,晚上再在我家院裏鋪上一塊塑料布,然後用雙手抓一大把麥稈在一塊大石頭上摔打脫粒……三卣地的麥子,靠她一個人割打,她累得站不住了就跪著割,膝蓋磨破了血,連走路也是一顫一顫的呀……
她為了不讓我餓肚子,每個月都要步行十多裏地去批發20斤方便麵渣給我送到學校。每個月底,媽媽總是扛著一個鼓鼓的麵袋子,步行10裏路到大沙河鄉車站乘公共汽車來天津看我。而袋裏除了方便麵渣,還有媽媽從6裏外的安平鎮一家印刷廠要來的廢紙--那是給我做演算的草稿紙,還有一大瓶黃豆醬和成芥菜絲,一把理發推子,天津理發最便宜也要5元錢,媽媽要我省下來多買幾個饅頭吃。
我是天津一中唯-在食堂連素菜也吃不起的學生,我隻能頓頓兩個饅頭,回宿舍泡點方便麵渣就著辣醬和鹹菜吃下去;我也是唯一用不起草稿紙的學生,我隻能用一麵印字的廢紙打草稿;我還是那兒唯-沒用過肥皂的學生,洗衣服總是到食堂要點堿麵將就。可我從來沒有自卑過,我總覺得我媽媽是一個向苦難、向厄運抗爭的英雄,做她的兒子我無上光榮!
我要用我的整個牛命感激一個人,那就是哺育我成長的母親。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可她教給我的做人道理卻可以激勵我一生。
他的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被愛蒙蔽雙眼,她清醒地認識到,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孩子要回報社會,就需要從回報父母開始。
許多孩子不懂同報父母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機會米同報。在這方麵,父母需要訓練孩子的感恩、同報意識。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恩,而孩子又應拿什麼來報效父母所付出的無數艱辛呢?
一位父親在看到兒子吃巧克力的時候,要求兒子分一點給他吃。兒子先是不同意,這位父親就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兒子還是不願意。這位父親就假裝生氣。看到父親生氣了,兒子隻好分了一半給父親。
事後,這位父親是這樣解釋的:“我並不是真的想吃兒子的巧克力,我隻是想讓兒子從小就學會感謝父母、同報父母。”
另一位母親的高明在於,她是引導孩子主動去感謝父母。
這位母親非常喜歡仙人球,她經常給女兒講一些養花草的好處。有一次,她帶女兒去逛花市,看了各種各樣的仙人球,但是,她隻是問了價錢,卻沒有買。她對女兒說:“這仙人球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貴了。”
回到家後,母親似乎一直惦記著那些仙人球。沒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鋪天蓋地的廣告都在教子女孝敬母親。母親節那天,這位母親剛回家就看到了放在桌子上的仙人球,還有女兒的一封信。女兒是這樣寫的:“媽媽,你養育了我15年,我無以為報,我知道您很喜歡仙人球,就給您買了一盆仙人球,這代表了女兒對您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