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窮”對男孩是財富,“富”對男孩是陷阱(1)(1 / 3)

1.“窮”著養的男孩遇事臨危不亂

能夠做到臨危不亂的男孩,在麵對困難時往往表現出大將風範。臨事之時,從容不迫,麵不改色,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這種能力是通過後天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從小“窮”著養的男孩,有著直麵困難的的勇氣;從小“富”著養的男孩,往往習慣於讓別人來為自己包辦。

臨危不亂是勇敢、堅強、智慧的集中體現。它的培養離不開在困難、挫折、失敗和厄運中的磨礪。而男孩又有著好戰的天性,家長可以把這種力量轉化為其前進的動力。

家長應該鼓勵男孩去戰勝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在遇到問題的最初階段,男孩會不知所措,也有可能會因受到傷害,產生抵觸情緒,而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但這是一個男孩成功向男人轉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階段,所以男孩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首先就應該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於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成功中積累經驗。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漁子溪小學二年級學生。

5·12地震發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數學課。林浩剛跑到教學樓的走廊上,就被樓上跌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他的班級有31名學生,汶川裏氏8.0級地震發生後,隻有10名左右的學生逃生,而其中兩名學生是林浩救出的。

原來,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後,馬上用弱小的身體將一名昏迷的同學背了出來。隨後,他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來一名昏迷的同學,並被塌方砸傷了胳膊。

林浩在被記者采訪說:“那個同學壓在我背上,我怎麼都動不了。當時,垮下來的樓板下,有一個女同學在哭,我就告訴她,不要哭,我們一起唱歌吧,大家就開始唱歌,是老師教的《大中國》。唱完後,女同學就不哭了。後來,我使勁爬,使勁爬,終於爬出來了。”

林浩的家庭並不富裕,但是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培養了勇敢、冷靜、智慧、有責任感的品質。林浩能夠戰勝困難,是贏在了父母對他的教育上。他不是在父母的溺愛、包辦下成長,而是生活在獨立、勤奮的家庭環境中。從物質上來衡量,林浩過的是窮日子,但也正是因為從小被“窮”養著,才使他具有麵對災難臨危不亂的勇氣。

對待人生中的挫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男孩能夠堅強地麵對,可是倘若孩子從小就不知道挫折是何物?又怎能有一顆堅韌的心去麵對呢。所以他們隻能在挫折來臨的時候,手慌腳亂,要麼大聲地呼喊著“救命”,要麼就直接逃避。

2006年2月《環球時報》曾經報道過,一個5歲男孩救母的故事。這個男孩名叫薩契利,年齡為5歲。

這一天,他媽媽凱瑟琳駕車帶著他和8個月的弟弟趕往父母家。在利鎮的266號公路上,不幸發生了。凱瑟琳在摸手機時,車子一下失去了控製。慌亂中,凱瑟琳的汽車左側重重地撞在樹上。前後車窗都被撞碎,車門擠壓變形。凱瑟琳當時就暈了過去,頭上鮮血直流。孤立無援的小薩契利先爬到車後座,解開弟弟身上的安全帶,然後抱起弟弟從車裏爬了出來。他徒步走了將近1公裏,敲了3戶人家的門。而南希正是他求助的第三戶人。

當南希打開家門時,她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個1米高的小男孩,光著腳,一臉恐懼,淚流滿麵,門廊上放著一個哭泣的嬰兒。男孩衝著她大喊:“我媽媽在公路下麵!”

聽完薩契利的講述,南希跳上車前去援救。消防人員也隨後趕到。凱瑟琳被送往哥倫比亞醫療中心重症監護室。在昏迷了10天後,她終於睜開眼睛說話了。

事後,薩契利接受了記者采訪。他挺著小胸脯說當時他隻有一點害怕,因為他認為“男孩子什麼都不怕,女孩子才可以害怕。”前來協助的警員和消防隊員都誇他是個小英雄。亞拉巴馬州消防局長說:“他很小卻知道怎麼做,是他救了媽媽的命。”

在這裏“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不靈驗了。因為薩切利家境並不貧窮,五歲也沒到應該“當家”的地步,卻能夠臨危不亂,從容麵對,究其本源,是平時耳濡目染的結果,得到的是“男孩子什麼也不怕”的教育,所以在關鍵時候就能做出“不怕”的舉動。在中國很多家庭並不富裕,但仍在全身心地來嗬護“小皇帝”,不是含在嘴裏怕化了,就是捧在手心怕壞了,這樣下去恐怕長大後是成不了大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