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千人規模的近衛騎兵從整體上來說繼承了當年曹純為許家堡打造的玄甲騎兵的特點,隻不過在人員構成上顯然比許家堡更加的複雜——除了有許定從許家堡中帶來的曾經屬於許家堡的私兵和依附於許家堡的江湖遊俠兒,還有來自曹操軍其他基層部隊層層選拔來的各種好手,以及經過曹仁、夏侯惇的介紹下投奔而來家世“清白”的遊俠兒。
成分如此複雜,自然不容易管理。
可惜許定沒有自己弟弟許褚的天賦,也沒有曹純那出色的手腕和曹氏宗族的金字招牌,所以這幾年的時間他一直都很疲憊,不論是身體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如果不是曹操給予了他絕對的支持,許定覺得自己要麼就會選擇歸隱江湖要麼大概就是用三尺白綾留個全屍。
不過現在,至少看上去這支部隊還是擁有著恐怖的力量,幾次烈度並不大的戰鬥中也顯示出了遠強於當初許家堡的玄甲騎兵的力量,,隻要通過一場高烈度戰爭的考驗,就會發生最後也是最根本的蛻變,而到那個時候,許定覺得自己或許也就算是功成名就了吧。
相比於曹操這邊混雜了另一個位麵的曆史上虎豹騎和虎衛軍卻又四不像的玄甲騎兵,曹操手上的另一支王牌部隊聽起來就靠譜許多——也不知道是不是被李書實親自跑到濮陽給刺激到了,還是說因為袁紹認為對公孫瓚的戰鬥看上去已經到了收尾階段,而且公孫瓚也已經翻不出什麼花樣來,所以正好可以調整一下兵力順便支援一下自己的好基友,反正不論是怎樣的理由。袁紹派過來的支援部隊被臨時換成了他手上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從西北戰場大戰歸來而後又縱橫冀州、幽州的陸戰強兵,大戟士。
雖然因為李書實這隻蝴蝶的存在,沒有了麴義自然也就沒有了那支曉習羌鬥且擅長弓弩的先登死士,袁紹軍最出名的便是大戟士,在實力強勁的韓老將軍的率領下,前來支援曹操。
韓老將軍自然是曹操請求支援對抗孫策的王牌之一,而大戟士,雖然同樣有些出乎曹操的意料,但是卻並不妨礙這隻黑皮矮子毫不客氣的將指揮權拿在手中。
大概之前袁紹也有過吩咐,這三千大戟士倒也沒有什麼反抗的**。交接工作十分順利。
至於其餘的那六千大概是袁紹新招募的新兵和接近千人規模看起來也不算多麼精銳的騎兵部隊。則交給李典、朱靈、史渙以及袁紹軍的晏明、呂曠、呂翔等人分領。
其中袁紹軍的幾位將領都是騎兵統領,他們似乎也不願意讓曹操軍染指這支騎兵部隊。或許袁紹是打定主意用這次戰爭來磨礪他麾下的騎兵和統帥騎兵的將領們。
再加上由夏侯廉和來自劉備方的陽群所統帥的五千輕步兵和弓兵的混編部隊,曹操右翼的力量單從士兵數量上來說是要超過左翼,而且三千大戟士單從名聲上來說冠絕曹袁聯軍。再加上許定耗盡心血打造的玄甲騎兵。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曹操的右翼也擁有很強的進攻力量。
另外,曹操還在本營之中還留下了兩千士兵作為預備隊,率領這支部隊的是曹操身邊最為倚重的謀士之一。被荀彧推薦給曹操的奇才——戲醜戲誌才。
雖然說是預備隊,但實際上這支部隊同樣是曹操預留的後手,因為這支部隊的核心並不是將領們,而是曹操陣營中的文官——包括戲醜所統帥的道士部隊,滿寵滿伯寧和毛玠毛孝先所統帥的風水士部隊,還有同樣披麻戴孝一身素白的曹操之弟曹德和泰山太守涼茂所率領的策士部隊——這些文官雖然人數不多,但若是讓他們發揮出來,卻是最為棘手的一群人。
曹操一方的總兵力大約三萬三千餘人,比對麵的袁術軍略多。不過考慮到孫策這個不安定的因素,曹操一方卻也絕不敢大意,畢竟他們吃過的虧實在是太多太多。
另外稍稍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李書實那個方向上的曹操軍中,還是這個方向上的曹操軍,所有的戰鬥序列中都找不到前陳留太守張邈及其下屬的名字,江湖上一直有傳聞說袁紹對張邈不戰而逃十分的不滿,甚至還曾經多次寫信給曹操要求曹操殺掉張邈以正軍心。
曹操雖然同樣對張邈的膿包表現非常不齒,不過考慮到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一直沒有動手的表示,但卻也同樣將張邈排除在了曹操軍的戰鬥序列當中,甚至就連張邈的心腹趙寵,也同樣僅僅隻是被封了個閑散之職,留在濮陽無所事事。
就算是張邈因此而感到擔心想來也不算是什麼稀奇的事情吧。
兩軍列陣完畢,曹操可以登山眺望,周瑜也可以暫時登上蛇丘城的城樓之上眺望敵陣,雖然無法準確把握敵軍的動向,但基本上也能對敵軍大部分的布置有一個大體的把握。
不得不說的是,曹操與周瑜倒也真有幾分心有靈犀,英雄所見略同。雖然周瑜擺出的是左中右三軍而曹操隻擺出了左右兩軍,但總體比較而言,雙方都是右翼略強於左翼,隻不過唯一有些不太相似的,便是曹操將自己的突擊方向實際上放在了略弱的左翼,而周瑜則完全放在了右翼。而這也將注定這一側的戰鬥將會極為的慘烈。
周瑜此舉頗有幾分無奈,因為在這樣的開闊地形當中,騎兵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更加優秀的曹操軍顯然更占優勢,這逼著他不得不采取“賭一側”的方式排兵布陣。
而反過來的曹操呢?他大可以玩一個兩翼齊飛,就算自己的左翼實力略弱,但在這樣的丘陵平原地形下,步兵對騎兵幾乎可以算得上是“十不當一”。
所以說這一戰的關鍵,曹操軍在於如何限製孫策的發揮,而袁術軍則是如何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孫策的同時,抵擋住曹操軍強大的騎兵部隊的突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