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路向西(3 / 3)

畢竟他們麵對的並不是久經沙場的精銳部隊。如果不是之前對抗孫堅軍的時候占到了優勢讓他們士氣大振,表現出了超水平的強悍,就算他們占據了有利地形事實上也是無法與曹孫麾下的部隊抗衡這麼長的時間。而夏侯惇則恰恰如同一根鋼針一般,將敵人那如同氣球一樣的氣勢給泄了出來。沒了士氣的加成,甚至被夏侯惇那驚如“天人”一般的表現打擊到的守軍,非但表現大打折扣,甚至很快就在沙場經驗更為豐富的程普和黃蓋的趁勢而上下節節敗退。

當曹仁領兵占據山脊。眼瞅著就可要開始包抄守軍後路的時候,再也堅持不住的崤底守軍終於開始崩潰。這場追擊董卓時所發生的第一場戰鬥也基本上可以宣告結束。

曹孫自然不可能留在這裏捉俘虜追殘兵,他們的主要目標畢竟還是董卓。

哪怕就算是做戲那也是要做全套的嘛。

過了澠池,下一處要地便是陝縣,同樣是一處地勢非常險要之地,甚至比澠池更加優渥的是,在綿延的群山之間,一座規模不算大但卻異常顯眼的城池正占據於官道央。另一邊則是波濤滾滾的黃河,從弘農到河東最為著名的茅津渡就在距離陝縣縣城東北不遠的地方。

看著陝縣縣城上飄揚的董字大旗,曹操和孫堅對視了一眼。知道馬上又將會是一場硬仗。

“這……這算是什麼意思……耍我們,還是要嘲笑我們啊。”

在陝縣發生的戰鬥同樣並不算多麼激烈,因為駐守陝縣縣城內的部隊甚至不過千餘人。算起來也不過是大約四屯(約800人左右)的輕步兵和兩屯的弓兵。

這一次表現出彩的是孫堅軍的部隊。

陝縣縣城雖然處於一個比較險要的地方,但是出奇的這座城池的城牆高度卻並不高,大概是因為身處於較為安定的地區,所以完全不需要高聳的城牆作為保護,於是官府也不需要將主要的資金放在城牆的維修加固上。最終造成了陝縣的城牆高不足兩丈。

城牆不高倒也罷了,可是偏偏牆麵也顯得坑坑窪窪,非常利於攀爬。再加上城內可以用於防禦的兵丁也不足,讓攻城的孫堅軍所承受的壓力非常的小。

僅僅隻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外加一次攻擊強度稍稍大一些的正式攻擊,城內的守軍便已經無法抵擋。雖說作為陝城守將的西涼老兵還想多抵抗一陣子,可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這一戰甚至連曹操的部隊都需要出動。更別說那些盟友所“讚助”的兵馬。

事實上在很多人的眼這次對董卓的追擊之旅已經變得有些如同野外踏青一般。

當然,對於某些想要有所表現以提升自己在自家主公心目地位的將領已經開始思考如何搶攻的問題了——畢竟看著強度不大又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風險,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啊。

於是,當部隊離開陝縣縣城目標直指燭水以西的弘農城時,麵對曹操和孫堅小心翼翼,不斷派出偵騎探查附近的山林之間,唯恐會遭遇到埋伏的表現。某些盟軍開始向兩人表達自己的不滿,認為應當加快度輕裝前行,爭取早日追上董卓,一舉建功。

對於這些人的舉動,不論是曹操還是孫堅都是心冷笑不已,甚至很有些希望董卓軍能夠跳出來好好收拾收拾他們。隻不過因為擔心身為盟主和好基友的袁紹以及同樣身為盟軍高層且心眼有些小的袁術的臉麵,兩個人倒也不敢真將那兩位派過來的部隊當成先鋒去趟雷送死。

“孟德對那些家夥有何感受?”

“李書實昔年曾說過:‘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今操感到切膚之痛了。”

但是,追擊部隊的度終於還是加快了不少,畢竟經過多次探查都沒有發現伏兵的蹤影,讓追擊部隊的兩位主帥也產生了些許懷疑:董卓是不是真的隻是一心想要撤走,最多不過是留下一些用來襲擾的部隊,自己則率領大部隊全前進。

這樣的想法並不算奇怪,畢竟董卓離開洛陽前洛陽城內的人口和財富已經基本被他轉移到了三輔地區,他此次撤離洛陽跟隨他的都是他麾下的士兵,除非董卓還打算順路在沿途在搞些什麼,不然的話董卓軍的行軍度即使比他們這支追擊部隊慢卻也慢不到哪裏。

最重要的是,就像之前說的那樣,隻要董卓大軍越過潼關,曹孫二人就是有千般本事也很難再對董卓軍造成什麼更大的戰損,而看時間董卓也差不多該到地方了。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判斷,兩個人這才終於大膽的下達了讓全軍全行進的命令。

結果,當他們越過燭水的時候,卻“追上”了董卓軍的殿後部隊。

一時之間,追擊部隊士氣飆升,可是曹操、孫堅以及兩人手下的幾位善於思考的將領,卻齊齊露出了微妙的神色。

情況,似乎有些不太對勁啊。(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