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自然清楚孫堅對自己的敵意,但是他更清楚孫堅的那一身本事。雖然曾經在長社城下被李書實麾下的呂布一頓胖揍,但是多數時候這個身先士卒的家夥讓董卓想到了曾經的自己。
在戰術眼光上,孫堅同樣有著讓董卓感到欽佩的表現。
可以說,強悍的武力加上優秀的戰場直覺以及身先士卒的精神,今日的孫堅就仿佛昔日的董卓,這樣的大將若是不招攬那豈不是暴殄天物?
可惜的是,任憑董卓如何對孫堅“拋媚眼”,可惜那頭江東猛虎愣是不解風情,反而變本加厲的釋放出了言辭激烈的公開信,表示了自己與董卓決裂的立場。
對於這樣的結果,董卓也隻能表示遺憾。當然,既然做不成戰友,那麼成為磨礪自己和自己手下的磨刀石也不錯。董卓是這麼想的,孫堅也是這麼想的,兩個相像之人的心有靈犀。
至於曹操,這家夥雖然坑了一堆好東西跑到了有著“八廚”美譽的張邈那裏安了營紮了寨,並在好友張邈和衛茲的照拂下開始招兵買馬拜訪世家豪強子弟,但是比起袁家在士林中的地位,曹操這個爺爺是名聲毀譽參半的宦官,父親是宦官的狗腿子,自身也多有毀譽的年輕子弟雖然能力卓著,但是終究還是差了很多。
所以,別看是曹操草擬的矯詔,但是真正發布之人確實收到矯詔的袁紹。
當然,這樣的舉動了落在袁紹眼中自然成了好友看得起自己並顧念著早年的情誼並沒有選擇袁氏正統繼承人袁術,果然是好基友講義氣。嗯,果然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事實呢?如果曹操有袁紹哪怕三分之一的號召力,或者說名聲能有豫州刺史孔伷那麼大,估計曹操也會選擇自己發那矯詔而不是假手於袁紹,讓其聲名更勝。隻不過在萬般無奈下選擇了袁紹倒也確實是顧念到了兩個人當初的情誼,想必獲得的好處會更大吧。
當然,現在的曹操正在專心操練兵馬,準備各種物資中,倒也無暇在考慮能從袁紹那裏拿到什麼好處。畢竟千好萬好,到了戰場上刀劍無眼,不是說你和袁紹關係好刀槍劍戟就避著你跑,反而說不定還會逼著你跑呢。雖然有了夏侯兄弟的以及曹仁信中提到的精兵但是精兵這種東西從來就是多多益善的,就算是普通的新兵經過鍛煉也能減少不少的意外傷亡不是麼。
更何況曹操新招募的士兵中有不少都是當初黃巾之亂中存留下來的郡兵和鄉勇,戰鬥力雖然遠遠不及洛陽的正規軍,但是比起沒見過血的新兵蛋子卻也強了不少。
這些都是他曹操未來馳騁於天下的基石啊。
雖然天下並沒有分裂,但是隨著董卓的出現,諸侯擁兵自保的傾向已經很明顯。而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恐怕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也不是什麼太過遙遠的事情。曹操看的很清楚,就連遠在琅邪避難的曹嵩都看出了端倪。所以在這亂世之中一支忠於自己的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仲德、元常、仲籍,你們看看吧,我們恐怕應該采取些措施了,否則會出大問題的。”
雖然諸侯們還在各地加緊備戰著,可是李書實這邊卻一點硝煙的味道也沒有嗅到。
不,雖然沒有看到真實的硝煙,但是看不到的硝煙卻已經將他的鼻腔塞得滿滿當當。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隻怕對於我們來說會有大難啊。”
程昱看著手中的絹帛,臉上的皺紋都集聚在了一起,看上去就仿佛是被逼著那喜兒抵債了的楊白勞。而他身邊的鍾繇和郭縕也好不到哪裏,同樣臉色非常的難看。
他們到底是為何事如此的頭疼呢?
原來是董卓的新政所惹的禍。
話說這董卓一次性的解決了那麼多人,自然要頒布一些新的法令。一方麵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儀,一方麵也是為了向劉協展示自己改革的決心。
不過董卓的那些所謂的“新政”,在李書實等人的眼中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基本上沒啥新意,不過是將當初嚴酷的秦法進行了一定的刪減拿了出來罷了。隻不過以董卓的信用等級以及政策執行能力,那些法律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然,董卓的新政當中也不是沒有一點新東西。這不,李書實一群人不就為了董卓新政中的那點新東西而嚇得差點以頭搶地無語問蒼天了。
董卓的新政中到底什麼地方會令這些家夥如此失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