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二)(1 / 2)

東漢也好三國也罷,宴會那是汗牛充棟車載鬥量,可問題是俗話說得好,那叫“筵無好筵會無好會”,基本上這高層之間的宴會基本上就是用來嚇人和算計人的。

這不,洛陽這段時間召開的筵席裏,董卓開了兩次,頭一次和丁原與董卓唱了一出《菊花殘》外加《無間道》,第二次則與袁紹唱了一出《吻別》,雖說兩次的過程那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外加纏綿悱惻,但是總算董卓最後達到了目的,也算沒白花宴會的錢。

還有袁隗家的那場宴會,雖然馬清不是會唱歌會跳舞的歌伎貂蟬,但是一場宴會怎麼看怎麼像王允的連環計。隻不過大概此時的李書實的危險程度遠遠高過曆史上董卓的那個幹兒子,所以這一場好戲剛一開始就不得不謝幕收場,而且看上去各方似乎都沒占到什麼便宜,哪怕是看上去似乎成了人參贏家的李書實,其實那也是甘苦自知,淚流滿麵。

如今又一場居心叵測的生日宴會在王允的尚書府中召開,王允能夠達到他的目的麼?

雖然名義上是為了慶祝王允的生日,可是劉辯剛死沒多久,雖然董卓並沒有要求大家為之服素縞,禁娛樂,但是大家出於一種反抗心理,雖然沒有明著與董卓作對,但是每一家子弟的服飾都變得無比的樸素,同時酒宴上也沒有絲竹伴奏,所以喝酒也成了悶酒,沒有一點生氣。

於是,當哽咽的哭泣聲從微不可查到肆無忌憚這樣的變化出現的時候大家也都完全沒有一點意外。唯一稍稍有些意外的就是哭泣的人竟然是這場宴會本來的主角,“老壽星”王允。

當然,對於王允這樣的老家夥而言如果真的過生日的話也的確應該哭而不是笑,因為那顯然意味著其距離死神又近了一步。如果是個豁達的人還好,可是對於那些哪怕身上插滿管子甚至脫離軀體隻留下一個大腦或者幹脆大腦都不要了隻要有精神烙印存在的家夥而言,提醒他們自己距離死亡又近了一分這種事情也確實是有夠殘酷的了。

不過王允的哭泣顯然不是為了自己距離死亡又近了不少這種小事,雖說他也確實沒幾年好活了,但是人家那是非正常死亡,身體還很健碩的他理論上還是能多活幾年的,所以王允那雖然還算精湛但是距離影帝劉備還有一定差距的哭泣當然是為了國家的前途問題。

雖然哭的不算頂級,但是好歹將所有賓客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王允的眼淚自然立刻消失。

“今日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始有天下。誰嚐想傳至今日,卻將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王允此言一出,登時幾乎所有人都被王允所感染,一起陪著王允大哭,甚至某些人的哭聲比王允還要高亢,並最終將之演變成一場哭聲交響樂以及錦標賽。

至於王允想要的給董卓添堵的主意,則是完全沒有聽到一個,顯然王允還是低估了那些老家夥們的定力,或者應該說,這些家夥除非火燒眉毛是不打算再冒險了,希望太過渺茫。

不過陪著這些老家夥哭了一陣之後,王允倒是覺得這一次有可能並不一定一點收獲也沒有,因為王允看到了一個年輕人,一個雖然看上去和周圍的人一樣在哭泣但是隻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的嘴角全都是不屑冷笑的年輕人,一個讓王允看到了希望的年輕人。

於是,當酒宴快要結束的時候,王允名人偷偷將打算提前離場的年輕人挽留了下來並引入到了內堂。這位年輕人,自然就是我們的天生自帶主角光環的曹操童鞋。

宴會之後自然就到了密謀時間。雖然這次宴會最終隻釣出了一隻大概是愣頭青的曹操,但是愣頭青好啊,愣頭青最容易利用了,稍稍一挑撥就熱血上頭完全不知道分寸二字。

“董卓暴虐日甚,朝臣們畏懼他,隻知獻媚,君臣性命盡在董卓手中。我家世代食漢室俸祿,如今我又身執重任,卻對董卓這個奸臣無能為力。唉……”

這不,對著滿臉似乎都是疑惑的曹操,王允更是覺得這小子大概就是他心中所想的合適人選,於是自然各種作料是大放特放,爭取做出一頓拔絲曹操,讓其徹底逃不出他王允的手心。

“孟德,你對當今朝廷有何看法?”看到曹操同樣露出痛苦的神情,深感進展順利的王允決定拋開那些無用的試探,直接單刀直入主題。話說這也是他最喜歡的說話方式,不累。

“隻怕現在也稱不上什麼朝廷了,完全是董卓一人獨攬大權。眼之所見,耳之所聽盡皆是歎息之聲。”

曹操十分配合的說出了讓王允萬分點頭的話語,讓王允頓時有種“天助我也”的感覺。

“原來孟德是這樣的看法……說起來倒是與老夫的看法相似,這樣下去怕是要天下大亂啊。”

也許之前的話語還有些許作秀的成分的話,那麼最後那句則是王允心中的真情實感了。是的,他確實看到了天下大亂的征兆,王權旁落,諸侯並起,這些哪怕是董卓被消滅也已經無法阻止了吧。或者說正是因為董卓的出現加速了這一進程的運行並最終形成足以毀滅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