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試探與應手(1 / 3)

寂靜的地平線,被一道道各色的閃電震裂,蹄聲激昂如軍樂隊奏出的鼓樂聲般席卷了天地。甩脫了拖累行軍的包袱之後,恢複了正常行進速度的鮮卑人迅速出現在了離石城瞭望手的眼界之中。而隨著響徹整個離石城的警鍾的響起,早已等候多日的離石守軍迅速進入到進入到自己應該到達的陣位,靜靜地有條不紊地開始做大戰前的最後準備。

少頃,和連便帶著他的大軍整整齊齊的排在了離石城的城外。從城牆上看過去那真的是黑壓壓的一片,隻不過經曆了去年攻防戰的老兵們此時的內心卻不會再像當初那樣緊張了。

停下馬的和連靜靜地望著眼前的這座城池,他的神色並不像他胯下的那匹安靜的戰馬那樣平靜,憤怒、讚歎、焦急、鬥誌……眼前這座城池的守將帶給了他太多太多的驚喜。

其實剛準備南下的時候和連對於眼前這座城池的管理者並沒有放在眼裏——那不過是個不到十五歲的孩子罷了,也許他有一張還算靈巧的嘴和一個頗為聰明的頭腦,可以說服那些大人讓他們對他刮目相看。可是戰場上語言的作用是需要實力做後盾的,可是稚童又怎麼可能知道這種東西呢?這些都是需要一次次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慢慢了解的。

至於離石城內還有那些值得注意的人和連更是完全不屑於了解,因為一將無能累及全軍,就算他的手下再怎麼出色,他們的主帥依然是個還沒有成年毛都沒長齊的孩子。

他當初甚至認為,隻要將部隊一起慢慢的聚攏起來,然後一個個排列整齊,在離石城的城門口耀武揚威一番,那麼初出茅廬的小家夥一定會被這樣大的聲勢所嚇倒,然後自己隻需要派上一個普普通通的傳令兵傳達自己允許其投降的恩賜,對方便會在戰戰兢兢中答應下來。

雖然對方也曾經在去年同樣在這裏,同樣在這麵城牆之上戰勝了羯人的數萬大軍,可是在和連看來,羯人那低下的戰鬥力又怎麼可能與強大的鮮卑大軍相比呢?

不過經過西河邊境的那一場偷襲戰,和連知道了對方並不似他想象的那般無能,或許對方確實還很年輕,確實經驗不足,但是對方的頭腦卻仍然足以讓己方出現重大的戰損。

但是,和連依然還是派出了勸降的使節。在他看來,雖然對方用靈活的腦筋和對地形的熟悉給了己方一個大大的驚喜,可是那不過是漢人慣用的取巧的技倆。而對方堂堂正正的麵對自己麾下的數萬精銳的時候,對方才會理解自己的幼稚與在絕對力量麵前智慧的無力。

當然,也不排除對方打算以勝求和的可能,畢竟草原上也不乏這樣的事例,這樣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通過勝利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而後才能在盟約中占據一個更有利的位置。

如果事情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麼這個小家夥倒也是個值得重視的家夥,說不定可以成為足以抗衡日律推演那個總是阻攔我大業的恬噪家夥。和連似乎依然抱著某種幻想。

隻不過現實是殘酷的,與世嘞當初派出去勸降的那個使者一樣,這一次前往離石勸降的使者依然死在了離石城下。隻是和上一次黃忠一個人的獨角戲比起來,這一次在李書實的授意下西河將領隻要對自己的弓箭技藝有自信的都以那個使者作為目標來了一次齊射,結果那個可憐的使者自然直接變成了渾身插得好像刺蝟一般的“箭豬”,顯然西河將領在弓箭這項大漢軍隊的保留訓練科目上有著相當的水準,就連程昱和盧植的箭矢也在使者的屍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