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實賢侄啊,老夫雖然可以幫人轉職西涼騎兵,可是想要轉職為西涼騎兵是需要通過考驗的。老夫手下的李傕郭汜等人劇都是久經沙場的宿將,卻也沒能通過考驗,所以如果對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實力不足的人最好還是不要來參加轉職考驗為好。”
這是董卓對於李書實想要轉職為西涼騎兵的請求所做出的答複,出乎李書實意料的痛快,甚至董卓表示,隻要李書實對於手下的人有自信,都可以來他這裏接受考驗。
尤其是當董卓知道李書實將在之後接任西河太守的職位的時候,他更是用他那雙透著血光的眼睛認真的打量了李書實好久,才用緩慢卻有力的聲音連說了三個“好”字。
李書實有理由相信,董卓對他有著非常良好的印象。而且因為出身的緣故,他和董卓顯然比曹操有著更多的共同語言。他手下的呂布等人與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等人更容易打成一片。
宴會的氣氛是和諧的,雖然劉備依然對於盧植的被捕顯得耿耿於懷,但是他同樣也明白了董卓和與其手下絕對不是他之前所想的那樣無能。再考慮到董卓如果獲勝,難免會落下“摘桃子”之類的不利言論,劉備多多少少還是釋然了不少。
至於張飛和潘宮,一個隻要願意動腦子就能想明白,另一個久在江湖也多少明白一些人情世故,所以也都放下了芥蒂,與董卓手下的那些宿將一起談論起他們在西北的戰績來。
不過,比起董卓大營之中那和諧的氣氛,其他地方可就沒那麼和諧了。
“我呸,這董卓是個什麼東西啊,在京裏還聽說這廝在邊關如何如何厲害,還以為他來了能夠將黃巾軍一舉摧垮呢。可是現在呢?要不是盧植先生的學生及時請來援軍,我們說不定都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還有那些該死的閹人,早晚要將他們都殺個一幹二淨。”
一個受傷頗重的官宦子弟此刻正咒罵著那位居於中軍帳內的主帥。顯然由於今天的失利很有可能導致他們之前數月用血汗換來的功勳付諸流水,更有可能被那些宦官抓住辮子狠狠地敲上一筆,這些都讓這些曾經無比憧憬未來的世家子弟有些措手不及。
袁紹同樣鐵青著臉坐在火堆旁邊,比起其他的世家子弟而言,他現在的心情顯然更加糟糕。由於董卓的到來,宗員被重新調回北方邊境抵禦那些蠢蠢欲動的鮮卑人和匈奴人,其他如張郃之類的郡兵也被派往冀州西北部全力剿滅張牛角部,所以現在官軍主力之中除了董卓帶來的騎兵之外就隻剩下袁紹率領的北軍騎兵了。
原本袁紹以為他露臉的機會到了,因為不論是劉備還是張郃都讓袁紹這個缺乏沙場曆練的公子哥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雖然袁紹並不在乎這種壓力,但是他們的存在畢竟將原本袁紹以為會屬於他的光芒奪走大半。更不用提宗員手下來自北疆和異族的邊地騎兵那恐怖的戰鬥力。
可是事實呢?董卓顯然看出了袁紹的這種想法,於是戰爭之初,董卓便將袁紹安排在突前的位置上,命令袁紹率領騎兵衝擊黃巾軍的部隊。
對於這個稍微冷靜一點都會覺得有些像送死一樣的任務竟然讓袁紹和他身邊的世家子弟們以為這是董卓倚重他們的表現,於是他們興高采烈的在袁紹的率領下衝了出去。
結果,董卓順利的達成了自己詐敗的目的,袁紹也用了不到一個時辰便灰頭土臉的栽在了尚還有些餘力的張角手上。如果不是他即使發現情況不對,恐怕再過一個時辰,黃巾軍就會像螞蟻一樣將他們徹底吞噬。可即使是這樣,超過三分之一來自世家的優秀子弟留在了戰場之上,這還是他們都統領著或多或少的屬下的情況下。
是的,袁紹此時的確非常痛恨董卓。但是不同於那位發牢騷的世家子弟,他痛恨的不是董卓的無能,因為他已經明白了董卓的目的,同樣也看到了董卓直屬部隊在戰鬥中敗而不亂的表現,明白董卓的確有著和他聲望相符的實力。
但正是這樣,他才更加痛恨董卓,痛恨董卓為何明明不想獲得戰鬥的勝利卻將世家子弟推向絕路。難道那個家夥打算與世家為敵麼?要知道如果不是劉備和李書實差了那麼一杠子的話,恐怕他與他身邊的世家子弟們究竟還能剩下多少真的隻有天才可能知道。
當然,他同樣也痛恨自己,痛恨自己的無能。作為這群世家子弟的首領級人物,如果他能及時看出董卓的險惡用心的話,那麼世家的血就不會白流這麼多了。
與此同時,有更多的世家子弟做著與袁紹同樣的反思。他們原本就在家族之中接受了足夠多的教育,但是沒有實踐的經曆的思想難免在很多時候顯得那麼天真。可是經過這次血的教訓,很多人都對於父祖的教育有了新的體悟,相信不久的將來,他們之中一定能夠誕生一批非常出色的政客並最終活躍於大漢的政治舞台上。
許久,一個似乎已經有所得的世家子弟狠狠地扯下係在自己身上的酒囊,將酒囊中的酒漿都倒進了篝火之中,幾乎是同時,淡藍色的火苗便從篝火之中竄了出來並伴隨著陣陣濃鬱的香氣。隨後,對著其他人高聲呼喝道。
“好了,我們不能再悲傷下去了,否則那些弟兄們不就白死了麼。那董卓今日做下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情,將來必然會遭到報應的。可是我們呢,我們還要繼續活下去,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家族,同樣也為了那些死去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