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語境下的會計標準國際化(2 / 2)

三、會計標準國際化突破口是建立完善的國家會計法規體係

開放必然要推進內部的改革。體製改革困難不僅僅是中國現象,而是全球性的現象。發達國家的體製改革也麵臨既得利益的阻礙。歐洲、美國、日本、越南、馬來西亞等都麵臨改革不動的局麵。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政府都希望通過貿易自由化來克服內部的既得利益,倒逼內部的改革。

首先,調整與會計國際化中不相容的國內經濟法規,完善國家會計法規體係。從法律製度來看,我國會計規章具有“會計法——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行業會計製度”的縱向層次性,會計模式側重於政府的監管。應按照國際規範修改《注冊會計師法》,製定我國尚無的法規,進而建立起以《會計法》為核心,以《反傾銷法》、《反補貼法》、《政府采購法》、《產業認證法》、《保護國內產業法》為主體的會計監督管理體係,完善會計工作法律環境,提高會計信息的一致性,使國內經濟貿易活動做到有法可依。

其次,在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趨勢下,著重增強會計標準的可理解性。會計信息質量有若幹特征,各國對此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共同的目的就是服務於會計目標。各國會計準則製定水平的差異性,導致企業提供會計信息時,必須考慮信息使用者的理解能力,可理解性這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在全球化過程中成為重中之重。既然會計是一門商業語言,是用來溝通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和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工具,就可以考慮采用靈活多樣、通俗易懂的表達方法收到預期效果。例如,對主要會計信息采用圖示法,能直觀有效、簡明扼要地表達會計報告所要體現的核心內容;采用柱式圖能夠形象直觀地看清楚收支的結構關係;提供專業版會計報告的同時,提供簡化會計報告,能幫助大多數非專業的信息使用者準確把握會計報表所承載的信息;提供專業化會計報表,對其中的專業術語加以解釋,確保會計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盡管這些辦法在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上做了讓步,但可以更充分地發揮會計語言的交流功能。

第三,加強對國內會計實務操作的規範和整頓,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再好的會計準則最終要通過會計實務加以體現和落實,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直接取決於信息的可比性。為了有利於會計信息的橫向可比,各公司要首先按著國內會計標準編製一套統一的基本財務報表。在此基礎上,主動與國際接軌,與其他締約方達成協議,根據開放的具體內容和限製事項,采用國際會計標準來編製第二套財務報表,這套會計標準將更適合其他國家的預期使用者。通過編製兩套會計報表來優化會計標準的執行機製,強化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及時性,滿足市場對會計信息的通用需求。

參考文獻

[1]支慧,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中的問題研究[J].《職業》,2012.21

[2]江航翔 鄒超,會計服務貿易自由化與中國會計市場[J].《金融會計》,2005.3

[3]王天忠,淺析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的會計國際化問題[J].《中國商界》,2010.2

[4]姚曉東,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重要性[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3

[5]曲曉輝,中國會計國際化研究[J].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0.7.1

[6]陳宏明 林豔青,關於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4.10

作者介紹

王岩玉 :遼寧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營口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