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民幣升值原因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宏觀經濟
作者:代洋洋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中,一國或多國的貿易逆差必然對應著另一國或多國的貿易順差。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也是貿易赤字嚴重的國家,為了盡快解決其持續大量的經常項目逆差,想依靠其美元的世界貨幣的霸權地位逼迫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貨幣升值。然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和影響是多方麵的。為緩解持續的人民幣升值壓力,未來人民幣彙率生成機製應當更注重市場作為基礎,注重供求關係作為決定因素,注重政府幹預作為輔導手段。
【關鍵詞】人民幣彙率 經常項目順差 外彙儲備 浮動彙率
一、人民幣升值的背景和現狀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世界經濟就已經存在持續的失衡狀態。這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麵臨的嚴重後果,是世界經濟領域的新問題。所謂的全球經濟失衡,表現為美國長期大量的經常項目逆差和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貿易爭端和衝突經常發生。西方政府認為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在於亞洲國家低估了其貨幣價值。試圖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從而為緩解自身經濟壓力,擺脫赤字危機爭取空間,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呼聲越來越高。中國持有大量的外彙儲備,其中以美元為最,大多以美國政府債券形式存在,人民幣的升值意味著美元的相對貶值,中國的外彙儲備必然縮水,美國因此可以逃脫大量的債務負擔避免危機的發生。美國不斷地給中國政府施壓,人民幣升值趨勢較為明顯。人民幣彙率波動趨勢麵對複雜的環境和嚴峻的形勢,已經成為令人矚目的熱點話題。
人民幣彙率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的急切的棘手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它對我國的貿易收支、外彙儲備和國際關係都有重要的影響。對待人民幣彙率問題需謹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人民幣彙率製度不斷完善,但是還不能靈活變動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2002年起,國際上興起人民幣升值的爭論。並且大量國際遊資向中國轉移,以期待能在中國未來升值中獲利。迫於國內外各種壓力,2005年7月,人民幣有了小幅升值,與此同時,人民幣不再實行盯住美元的做法,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整彙率,但由於美元在籃子中所占比重不確定所以有一定彈性。直到2008年6月,人民幣兌美元的彙率升幅達17%,但仍未能根本解決這種壓力。2010年3月5日,溫家寶指出“要繼續完善人民幣彙率形成機製,保持人民幣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1]這說明了目前中國人民幣彙率製度應該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彙率才符合時代發展。學術界針對人民幣彙率改革的爭議聲此起彼伏,各執一詞,如何在眾說紛紜,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的混亂形勢下找到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方法顯得急切而艱巨。2008年美聯儲首輪量化寬鬆政策開始。美聯儲2010年11月4日宣布,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計劃在2011年第二季度以前進一步收購6000億美元的較長期美國國債。市場流動性大量增加,熱錢大量流入中國,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抵抗措施。在2011年十月份到2012年七月份這段時間,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即期彙率相對於2005年彙率改革以來出現了長時間跨度,較大幅度的貶值,然而在2012年九月份,美聯儲繼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之後又推出了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並聲稱無期限延續下去,加上國內的種種因素,人民幣又走上升值趨勢。2012年12月12日,美聯儲第四輪量化寬鬆政策進一步了支持美國的經濟複蘇和勞工市場。美國史無前例的大力推出量化寬鬆政策,會直接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中國需要依照美國進行調整。如果中國不與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步調一致,人民幣將可能產生更大的升值壓力,帶來更多的熱錢流入。
二、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美國從1995年到2002年間一直依靠自己的美元霸權地位對外實施強勢美元政策,美元的名義有效彙率和實際有效彙率都不斷增長。這項政策是一把雙刃劍,既給美國帶來了帶來了好處,也帶來了負麵影響。促進了美國經濟增長,但是也使美國產生了大量經常項目逆差。根據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Bergsten的觀點,美元升值一個百分點所造成的經常項目逆差可達到100億。連續的美元升值所造成的經常項目逆差是巨大的。在這一巨大赤字壓力下,美國政府開始調整策略,從2002年開始美元貶值。直到2003年美國依舊沒能將經常項目逆差控製在合理的範圍內。而與此同時相對應的是中國經濟的高速迅猛,出口增加,外彙儲備增加,國際資源源源不斷的向中國湧來,這勢必讓美國這個經濟大國感到擔憂。美國想盡快擺脫貿易赤字,除了從國內政策調整以外還想從國際方麵下手做到雙管齊下。美國於是聲稱貿易赤字和國內失業率上升是因為中國產品搶占國內市場壓製美國本土經濟所致。最先是日本針對中國提出了“中國威脅論”。它認為日本國內的物價下跌是因為中國廉價產品擠占了國內市場,中國應承擔輸出通貨緊縮責任。[3]因而日本始作俑者要求人民幣升值。於是2003年的5月份,美國在G8財長會議上,提出了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事實上,美國失業增加特別是製造業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對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減少造成的。[2]這是人民幣升值趨勢的開端。至此,人民幣麵臨來自國際多方麵的升值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