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食育之實踐(1)(1 / 3)

創造環境

孩子與炊事員的關係

我做小學教師時,曾經對同在一所學校的炊事員和學生、老師完全沒有交流而感到驚訝。到保育園後,發現廚房的職員大多數時間也隻是在廚房。這是為什麼呢?我希望廚房的職員不僅做飯,也能積極地與孩子和保育員接觸,就給炊事員也安排了許多工作。首先,我在設立保育園(省我森林保育園)時,采用在2層的孩子可以看到1層廚房的設計。非常遺憾,現在的保育園由於結構上的關係未能做到這一點。因為看不到廚房,就采取了其他方法。一種方法是采用了從0歲至1歲孩子的保育室可以看到廚房的設計,這樣,炊事員可以從廚房一邊對著0歲至1歲孩子的房間說話,一邊準備午餐,使孩子更加貼近炊事員。另外,2歲以上孩子吃飯的時候,是用升降機把飯菜運到樓上。樓上準備了孩子們自己做飯的空間,由炊事員上來給孩子們介紹食材,演示如何做飯,在孩子們麵前做醬湯、收拾魚等,把在廚房的工作狀態展示給孩子們。

在孩子麵前收拾魚,也是食育的內容之一。由於衛生方麵的原因,生的東西是在廚房加工的,而拿到樓上收拾魚是為了給孩子們演示。現在,許多家庭都不做飯,都是在百貨商店、地下超市買回來當作晚飯。越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越應該讓孩子們看到實際做飯的情景。因此,在孩子麵前收拾魚也是非常寶貴的機會。同時,在3~5歲孩子吃飯時,會將當天使用的食材做成卡片,讓孩子們一起玩尋找食材的探險遊戲。我們還讓孩子們在午餐時做值日生,一起做飯。這樣,保育人員可以親自體會到孩子們是如何喜歡做飯,以及哪些是孩子們不愛吃的東西。

有時候,我們的職員還會即興讓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曾經有兩個男職員,看到我們栽培的紫蘇葉很多,就做起了紫蘇葉天婦羅。開始做時,幾個孩子圍了過來想要參與。我有些擔心,就過去看了看。隻見孩子們隻沾了幹麵粉就要放在油裏炸。我告訴他們:“要將麵粉溶在水中,做成麵糊。”結果,孩子們把兩麵都沾滿了麵糊。我又告訴他們:“應該隻沾一麵”。經過一番周折,脆脆的紫蘇葉天婦羅終於炸好了。最重要的是,這是大家一起做的,所以最香。做的時候費了不少力氣,而吃進去隻是那一瞬間。那以後,我們又帶著孩子們做鏡餅,結果做硬了,又改成餅糊,炸著吃了。炸的東西很油,不一定好吃,而孩子們卻歡天喜地、快快樂樂地吃光了。

如何建立孩子們與炊事員的關係呢?最好是孩子們能夠看見廚房。如果看不見廚房,也可以想出其他辦法。在我們保育園裏,所謂收拾魚是將金槍魚切成片,但是大多數時候是將竹莢魚片成兩片。即使是這樣簡單的事情,也讓孩子們一點點去體驗。

這樣的體驗,隻要在孩子們居住的社區以及保育園的範圍內,都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讓孩子們通過這樣的感覺和體驗,親身感受大自然的恩惠。這樣的感覺和體驗非常重要,這中間炊事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經有人建議取消保育園內的廚房,不僅是取消廚房這個房間,而且連同保育園內的營養師、炊事員等也一並取消。如果午餐改為外部送餐,食育相關職員則無法參加小組保育了,我們應該從食育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

創造食育空間

在保育園裏,我們在孩子們的餐桌上鋪上桌布,在桌子中間擺上花瓶,裏麵插上鮮花,注意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用餐的氛圍。這也源於我當小學教師時的體驗。當時我在的那所小學的教室裏,排列著書桌,前麵有一個大黑板,粉筆灰飛揚。大黑板有些煞風景,沒有一個吃飯的氛圍。而學校也沒有條件再準備一個用餐的場所。我認為創造一個符合吃飯的氛圍、地點、時間非常重要,就在黑板前安裝了一個布簾導軌,吃飯時拉上簾子把黑板隔開,將上課的氛圍改為吃飯的氛圍。然後讓孩子們自己帶餐巾來,鋪在桌子上,擺上餐盤,至少在吃飯這段時間看不到黑板,把書桌變成餐桌,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可以舒適、快樂的用餐環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現在的保育園裏,平時大家集會的場所是3~5歲孩子的飯廳。

鋪上桌布,插上一枝鮮花,就會營造符合快樂用餐的氛圍。這樣的食育環境非常重要。

最近,保育園都專門設置了餐廳。孩子們可以在那裏快樂地用餐,如果保育園不能保證一個一天隻使用幾個小時的房間,也可以把吃飯的空間與用於其他目的的房間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