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杜杲重病離世 孟珙大敗蒙古(3 / 3)

蒙哥為什麼親率主力攻打四川?北方人不善水戰,南宋朝廷就以江淮一線做防守,這樣的大江大河,渺茫無際,對蒙古來說優勢沒有,劣勢卻是極為明顯,而從四川突進,雖然也有江河,但十分的狹窄,蒙古人可以克服,並一股作氣地攻下四川。

川蜀之地,因其位置之奇特險要,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外圍均被崇山峻嶺重重衛護,進可攻,退可守,使中國具有縱橫捭闔的戰略回旋,地形中東西向的山脈與南北向的山脈在這一帶縱橫交錯,無意形成了一個封閉完整的盆地;青藏高原上座座大型山脈東西延綿,至四川西部嘎然而止,自然成為四川西部的天然屏障,而秦巴山地橫亙其北,北部又添天險。加之四川盆地山河俱在,敵若進襲則重山阻隔,我若攻擊則河流貫通,不但守險穩固,進取亦積極穩妥。譬如據江陵必東臨荊楚,守漢中則可以北窺秦隴,如果藉漢水東下,還可呼應兩路以出中原。加之巴、蜀、廣漢等地沃野千裏,物產豐富,山林、竹木、蔬食、果實之饒非它地可及,若逢國難,戰爭資源足以應付危機。故前人曾雲:“自蜀江東下,黃河南注,而天下大勢分為南北。故河北(黃河以北之地)、江南為天下製勝之地,而挈南北之輕重者又在川、陝。曆史上綿陽被稱為涪城、綿州,為劍閣以南、cd以北的重要據點。自劍閣、陰平兩路趨cd,都必經涪城;且涪城扼涪江上遊,控守自內水趨cd之路,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且易守難攻的地方。蒙哥首先攻打四川,就是想切斷宋廷逃生的路線,防止宋廷戰敗後逃向川蜀,像漢朝的劉邦那樣東山再起。

蒙古入蜀的部隊在釣魚城下集結完畢。蒙哥首先派兵在江上建造浮橋,這江麵不寬,卻水勢湍急。浮橋造好後,蒙哥就親自督軍向釣魚城發動了進攻,宋軍守城將士,據險而守,屢次將蒙古軍擊退。三月,蒙軍在受挫後進行了半個月的休整,從四月起再次向釣魚城發起猛攻。蒙古軍一度攻上外城,但孟珙的大軍及時趕到,遂將蒙古軍又一次擊退。

孟珙一邊叫薛極和陳衝組織敢死隊,要在蒙古大軍過江之時,割下纜索,燒毀浮橋。一邊要王愈、馮為組織城上發炮隊,將碎石、鐵沙轟向敵人。

休整之後,蒙哥覺得萬事俱備,便發起了總攻的命令,蒙古大軍頓時踏上了浮橋,將士們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向對岸衝去,怎知道浮橋接二連三地斷開,蒙古的將士一個個掉入江裏。蒙古人是旱鴨子,撲騰幾下就被江水卷了下去,大軍連忙後撤,這時浮橋上又無緣無故地生起了大火,蒙古大軍哭爹喊娘,互相踩踏致死者不計其數。

史天澤從荊襄南下的大軍和兀良台合從安南北上的部隊,得到皇帝蒙哥求救的消息,立即趕往四川增援,呂文德和杜庶的大軍拚命追殺。一路蒙軍死傷無數。等蒙古三軍會合在釣魚城下時,王愈、馮為組織城上發炮隊,將碎石、鐵沙等如同下雨似的轟向了蒙古軍隊。蒙古將士拚命逃跑,隻埋怨父母少給了兩條腿,等到了稍微安全的地方,他們清點了一下人數,三軍的人馬,損失了兩軍,蒙哥立時昏倒了過去,待禦醫一看,蒙哥的腦部中了宋軍的炮石。

蒙古軍連續攻城達五個月之久,損兵折將、士氣低落且毫無進展。蒙哥見釣魚城固若金湯,無可奈何,被迫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