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湯漢割脈自殺 趙禥黷倫悖理(2 / 2)

“這樣最好,怕就怕現在的杜杲不比以前,已對朕對朝失去信心。”

湯漢沒給皇上多言,而是向著理宗搖了搖頭,快步走出禦書房。

第二天,湯漢的家人匆忙來報,說是湯漢割脈自殺,還留下一封給書信給皇上。

理宗流了幾滴悲痛的淚水,他認真地看著湯漢給自己的書信,先生在書信上再次談到了杜杲的軍事才能,並斷言杜杲最終放棄官場,致仕養老,研究理學……

理宗不能不信,先生之前的推算無一遺誤,但讓理宗不能理解的是,先生此信是臨終囑咐,卻為何沒有談及人們傳說的兵書《鬆經》,難道先生也不知兵書的去向,或須根本是無稽之談,先生的遺言,一再強調,須毫不客氣地鏟除影響太子今後登基的所有人員,當然也包括自己的同人——楊棟、葉夢鼎。

且說,就在湯漢割脈自殺後不久,楊棟、葉夢鼎也緊跟著自縊離逝。

楊、葉二師何其聰明,他們知道自己與湯漢一樣,都是太子趙禥的老師,而那個一向視己為帝師的湯漢先生,為了皇室的秘密隻能選擇自殺,自己又如何能夠逃脫……

且說,理宗幾乎殺死了所有知道皇室秘密的知情人,而當朝廷稍微安穩之後,宋理宗又像先前一樣,沉湎酒色,怠懈政事,將朝中大權全都交給了善於耍弄權術的蟋蟀宰相賈似道。

賈似道萬萬沒有想到,湯漢等人會成為自己的替死鬼,他知道理宗皇帝已離不開他,太子趙禥更離不開他,他想,隻要自己能夠抓住理宗皇帝不願讓自己的帝位傳給光義、德芳等皇室後人的防範心理以及滿足理宗皇帝對美女占有的過分需求,自己就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而一向對賈家有著不好看法的皇後謝道清,為了德昭家族的江山固若金湯,她也隻能選擇忍氣吞聲。

沒過幾天,理宗皇帝便答應了賈似道的要求,擢升光澤知縣呂幌為建州知州。雖然說呂幌的事情辦得並不是那麼圓滿,但總的目的還算是達到了,為報當年養子風波的刻骨仇恨,讓杜杲的一家付出了代價,誰叫他杜杲總是要和我賈似道過不去,竟然在議事大殿讓我賈似道丟臉出糗,打壓杜杲,提升呂幌,可讓那有些想法的皇親貴胄和文武官員們知道,他們的今後改怎麼做。

現今理宗皇帝跑得最勤的地方既不是“芙蓉閣”,也不是“香蘭亭”,而是怡春院的“天上人間”。馬天驥自從有了上次的教訓之後,便更加小心翼翼,他事先派人埋伏在怡春院,一有風吹草動,便可及時撤出。賈似道建議詔豔豔進宮為妃,理宗不許,怕是給太子趙禥帶出壞樣子。理宗外麵快活,回宮還不能冷淡唐安安。這樣一來二去,理宗的身體逐漸衰弱。慢慢地也就顧不上唐安安了。

趙禥的年齡小,資質差,可**卻十分強烈,他和理宗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理宗規定趙禥每日必須前往“香蘭亭”向他請安道福。趙禥去了幾次,結果撲空,隻見安安,不見皇帝。安安熱情接待、迷花戀柳。趙禥見她百媚叢生、爛漫清雅,難以按奈情欲衝動,加上安安妖嬈動人豔光四射。什麼孔孟的仁義,程朱的理學,什麼君臣父子、虛文縟禮。在趙禥的腦裏隻有安安那“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兩人見麵相互擁抱,互相親昵,既像久旱的甘霖,又似點燃的幹柴。發泄了,興致了。趙禥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不管安安如何挽留,他慌忙穿戴,跑步離開。

趙禥前的腳剛走,理宗的後腳就回來。安安聽報,急忙裝束迎接,理宗自覺理虧,沒有細致觀察,其實安安的頭發還是淩亂不齊,穿戴亦無半點平整。

晚上,理宗見唐安安抱枕臥躺,還以為她發現了自己什麼,故而用力地撩她,安安將他推開,十分不滿地責備道:“陛下不是外麵快活夠了嗎?還找臣妾做甚?盡早歇息,龍體為重。”理宗驚訝,安安如此體諒,實屬罕見,也許她意識到事已至此,無力改變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