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瞻
資本
作者:朱海濱
即將舉行的11月會議是新一屆領導人製定中國未來十年經濟綱領的平台。市場目前對此次會議抱有很高的期望。的確,我們有足夠理由保持樂觀:十八大上上屆領導人的全退給新一屆領導人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並充分實施自己的執政理念;新一屆領導人在地方和中央的豐富經驗說明他們對中國經濟的運作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更加深刻;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都一直公開支持深化經濟改革,如今年一直強調的“不刺激”政策和最近批準的上海自貿區。
此外,改革派官員在新政府占據了多個重要位置,包括周小川(央行行長),樓繼偉(財政部部長)和劉鶴(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其中,劉鶴實際上相當於11月會議報告起草小組的秘書長,因而在影響中國未來經濟改革的政策上的作用不可低估。
但是,我們不應對11月會議的直接成果抱有太高期望。正如之前所述,會議文件一般是綱領性文件,不太可能出台具體的細則或時間表。改革計劃不會在這一次會議上全部成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1月會議的主題將是深化經濟改革和開放。11月份會議的主要看點是什麼?主要有兩點。第一,新一屆領導人對不同改革任務的主次安排是什麼?第二,新一屆領導人如何細化不同改革領域的目標以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新一屆領導人在未來5~10年有多項需要完成的任務,其中大部分並不輕鬆。在我們看來,以下五大領域的改革可能將成為未來經濟改革的突破口。
行政改革。我們預計行政改革將成為未來經濟改革的關鍵組成部分。未來將進一步削減政府的審批權限。上海自由貿易區是加快推進這一領域改革的試驗區,包括采用負麵清單管理(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
金融改革。存款利率放開將遵循“先長期後短期,先大額後小額”的原則,這一過程將在未來2~3年內完成;引入存款保險製度,預計這一製度可能在未來6~9個月內出台;彙率體製,預計2013年4季度人民幣單日交易浮動區間可能進一步擴大;預計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及資本賬戶開放將穩步推進,預計可於2020年前後完成;未來幾年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包括債券市場(市場化利率和收益曲線的形成),開放國際版,批準設立民營銀行等。
財政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配比將作調整,提高地方政府在部分共享稅中的分成比例,將部分支出(如:教育和公共安全)劃歸由中央財政承擔。但預計上述調整幅度不會太大;稅收體製改革:2014~2015年增值稅改革將進一步延伸到其他服務業,並引入一些新稅種(如:環境稅、資源稅),但房產稅何時在全國範圍內執行以及如何征收的細節尚在討論中;為減少行政開支,當前的五級行政區劃(中央、省、地、縣和鄉鎮)將簡化為三級(中央、省和縣)、關於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國家審計署的審計調查僅僅是第一步,現有債務問題將在未來3~5年內得到解決,另外長期而言,政府的目標是通過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大監督力度,對地方政府預算實施硬性約束。
地改革/戶籍製動改革。中國土地所有權可分為兩類:城市土地國有製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土地改革的目標是加大土地流轉,保護農民利益。土地改革對戶籍製度改革至關重要。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國務院要求全麵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製,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尚未宣布目標及時間表);此外戶籍改革在幾個省份已經試行,比如9月份山東宣布放開中小城市戶口遷移限製。估計11月的會議可能會進一步明確土地改革和戶籍製度改革方略,具體規劃或將於會議結束後出爐。
資源價格改革。目前多數資源類產品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仍為政府管控。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市場定價機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今年發改委已經逐漸開始解除電煤價格幹預,調整成品油定價機製,推動國內油價與國際接軌。今年5月份,發改委表示將逐步調整電力定價機製(將於5年內完成);7月,發改委宣布將調整非民用天然氣價格。估計未來幾年將繼續推進資源價格改革。
(作者為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