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浙商財務的“資智”通鑒(2 / 2)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在浙江這種相對發展均衡的經濟結構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這三次產業,均進入了通過精益管理來獲得增長效率提升的通道。換言之,當前規模以上的浙商普遍具備了財力的硬件基礎和人力的軟件基礎,富而思進正當此時。

玩轉資本憑眼界

我們再來從資本的角度審視一下新浙商的總體實力。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浙江272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總額(不含B股)為11993.66億元,約占浙江全省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24215億元)的49.5%。當然,與大市值企業雲集的北京、上海相比,浙商以小盤股為主的局麵仍然沒改變,個股市值超過200億元的僅有5隻,其餘個股市值多集中在50億元到200億元之間。其中,市值前五強海康威視(624.88億元)、寧波港(328.96億元)、寧波銀行(307.42億元)、新湖中寶(269.76億元)、大華股份(258.71億元),基本上都處於市場化競爭相對充分的領域。

截至12月31日,A股共有155家企業成功上市,募資額僅為1034.32億元,融資額同比下滑63.39%。令人驚歎的是,但浙商資本在上市步伐依舊穩健。截至12月31日,浙江共有19家企業成功上市,實際募集額達到80.64億元(其中超募資金31.39億元),分別占全國相應數據的12.26%和7.80%,A股暫停IPO一年多的最後一個收官上市公司正是浙江世寶。

從傳統浙商的運營特點來看,其對於資本方麵的運用以及對於現代金融的理解,多長於其他商幫。比如,作為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由於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為時較晚,寧波商幫更多的是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有較大影響力。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藥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如今,新浙商在海外市場的拓展已經從貿易階段、實業階段逐步發展到資本階段了。根據浙江省商務廳的相關數據,截至2012年底,浙江在世界上141個國家累計投資149億美元。其中,浙江民營企業去年海外並購項目達63個,並購額7.1億美元。多家大型民企負責人表示,選擇此時並購綜合成本相對較低,且海外投資是增加出口的最佳渠道之一。

浙江對外投資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建設全國領先,由浙江企業牽頭實施的境外經貿合作區有5家,累計實際投資5.1億美元,引進企業99家;二是境外經銷網絡建設紮實推進,浙江累計在境外設立的營銷機構已超過3000家;三是民營企業海外並購加快,2012年,以獲取品牌、技術、營銷渠道為主的浙江民企海外並購項目達63個,並購額7.1億美元,涉及設備製造、新能源、批發、商務服務等行業,吉利集團在成功收購沃爾沃後,成為浙江第二家世界500強企業;四是境外研發機構建設實現新突破,累計達200家,中方投資額10.4億美元,這些機構充分利用當地技術、人才和貼近市場的優勢,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說,浙江大部分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CFO們,應當把工作重心逐漸從日常的財務管理向價值創造的方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