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回、敲山震虎計(二)(1 / 2)

皇上聽了孔謙的話之後,皇上可就想開了:郭崇韜和李嗣源是不是在嫉賢妒能啊?

皇上心想:孔謙說的對,朕是有道明君,朕應給朕國內的老百姓,乃至全天下的老百姓製造幸福才對啊,朕能故意給西蜀老百姓製造痛苦嗎?

第二天,皇上召見郭崇韜。

皇上問郭崇韜:“郭丞相,你給朕出的那個敲山震虎之計,可有人說不妥啊?”

郭崇韜嚇了一跳。

郭崇韜也猜出是孔謙說的了。

皇上接著說:“朕也認為你那個計有些不妥。是啊,朕是有道明君,朕能故意給西蜀老百姓製造痛苦嗎?”

郭崇韜說:“皇上,您先聽臣說。”

皇上說:“說吧。”

郭崇韜說:“無論什麼計,都是有三分毒的。諸葛亮的計謀高,諸葛亮的計謀不毒嗎?諸葛亮火燒博望,火燒新野,以及以後的夥同周瑜火燒赤壁,以及以後的火燒孟獲藤甲兵,以及以後的火燒上方穀,燒死多少人啊?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壞嗎?都說前唐李世民是明君,他的計就沒有毒的時候嗎?他不也屠殺過他的親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啊!”

皇上點了點頭。

郭崇韜又接著說:“皇上您要想做全天下的皇上,您就必須得用計征服全天的下人。您要不用計征服全天下的人,全天下的人都不能聽您的,您怎麼做全天下的皇上啊?”

皇上又點了點頭。

郭崇韜又接著說:“皇上您今天用臣給您獻的那計,比起當時李世民來,還是善得多的。當時的李世民是親手拿刀的,可今天皇上您呢,今天皇上您,是不用手裏拿刀的。”

郭崇韜說著,他就給皇上拿出了一張他早已寫好的討伐西蜀的檄文。

“檄文”,就是在預先討伐西蜀之前為了美化自己,而寫的一張為什麼要討伐西蜀的言論。

不過,郭崇韜筆墨,可是分量相當重的。

皇上接過那檄文來一看,他見上寫道:

“大唐開國以來,貞觀天子、開元天子英明治天下,萬民樂業。後不幸,安史之亂,黃巢之亂。

黃巢以後,各地官吏紛紛奪城占地。朱溫占冀、魯、豫、秦,王劍、楊行密、高季興、馬殷、劉隱、錢鏐、王審之占南諸地,並朱溫弑君。

莊宗,雖非帝室胄,但唐皇室已遭朱溫盡誅,太祖乃幹殿下,故莊宗理應天下主,況莊宗已得國寶玉璽。

高季興、馬殷、楊行密、王劍、王審之、劉隱、錢鏐,本大唐官吏,本食大唐俸祿。故高季興等理應對大唐俯首稱臣,高季興等不臣,莊宗理應圖之。

然,莊宗乃仁君,莊宗不忍動刀兵。

西蜀王衍,其父尚可。其父亡後,其治理之下之西蜀萬民塗炭。今莊宗不忍久見西蜀黎民之塗炭,故莊宗圖之。

故,莊宗做以下之決定:王衍若降,莊宗願念其年幼,不以屠之,莊宗願學當年之司馬昭善待劉禪,善待其,封其為安樂王,使其學當年劉禪樂不思蜀。若不降,若導致刀兵,後果自負。”

郭崇韜這篇檄文的意思是:

大唐開國以來,天下黎民先後在英明天子貞觀天子(李世民)和開元天子(李隆基)的治理之下,萬民樂業。後來不幸,遇上了安史之亂和黃巢之亂。

黃巢之亂以後,各地的地方官們就紛紛奪城占地。朱溫占了冀、魯、豫、秦,王劍、楊行密、高季興、馬殷、劉隱、錢鏐、王審之占了南方各地,並且朱溫還把皇上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