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日,王毅終於趕到了京都,進城後,王毅徑直來到了一處府邸。此處府邸離皇城不遠,比周圍的幾個府院不知大出多少,這足以看出府邸主人的實力之強。
王毅此時有些忐忑,他知道,崧晴讓他帶回來的消息定會給王家帶來巨大的動蕩。他有些不敢想象王家的話事者會做出怎樣的回應,還有那對母子,又會做出什麼決定。
稍稍平複了一下,王毅抬腳踏入。此時正是晚飯過後,王通在書房處理事物,待得下人通報,王通著人帶王毅到書房。
王通人到中年,看著卻仍精神的如青壯年一般,人高馬大,隻站在那裏,就給人很大的壓力,不怒自威,若不是如此,也難以鎮住這龐大的王通錢莊。雖無半個官職傍身,可還是一身官威,令人咋舌。
“毅弟此來所為何事?莫不是在江都太累了,準備回來休息一段時間?”王通見王毅麵色凝重,調侃道。
王毅卻是沒有言笑,隻說道:“老爺,小少爺回來了,他現在正在江都城。”
聽得此言,王通十分震驚,更帶著些許喜悅,“麟兒他回來了?他肯放下了嗎?他原諒我了嗎?他為什麼沒回京都?”
一連問出了一串問題,可見他此刻的心情。
王毅沒有回答,稍稍在腦中整理了一下,把崧晴鬆岩告知給了王通,並遞上了崧晴手書的信件。
王通接過信件,細細看了起來,王毅候在一旁,靜靜等待著王通的下文,他也有些擔心,若是老爺斷然拒絕崧晴的建議,該如何向崧晴說。
讀完信件,王通久久不言。王毅不敢出聲,隻得繼續等候著。終於,王通開口道:“去喚宗家的管事們到議事廳,即刻商議此事。”頓了頓,又道:“把麒兒也叫過來吧,免得他們娘倆鬧騰”。
“是,老爺。”王毅如蒙大赦,疾步退了出去,帶上了門。
待王毅關門離開,王通將書信拿到書房一角,那裏放置著一個有些樸素的盒子,打開後,裏麵躺著崧晴兩年間寄回的報平安的家屬。將此次的信放入其中,王通關上了盒子,雙手托著,喃喃道:“麟兒,你這次可給為父出了個大難題啊”。王通的手緊緊攥住了盒子,青筋暴起。
議事廳內,接到消息的管事們都從京都四處趕了過來,無人怠慢,王通的威信可見一斑。大家都議論著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家主老爺夜間召集大家議事。
“聽說王毅到了京都,說不得是江都那邊有什麼大買賣。”一些消息靈通的管事猜測。
“大買賣還好,但我收到傳信,說是江都那邊有一個小城抓到了前朝餘孽,還是皇子親自出手,莫不是發生了什麼大動蕩,若是如此,後果難料。”有人吱聲。
管事們議論來議論去也想不出到底是什麼讓一向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家主如此,隻有靜靜候著。
突然,一對男女進入了議事廳。男子年歲不大,應是弱冠左右,女子看著已過中年,卻仍是風韻猶存,一身富貴,
“夫人好,少爺好。”管事們紛紛起身問好。看來這兩人就是王通的夫人與其子王麒。
“大家不必如此,快快坐著,這麼晚讓大家過來,實在是辛苦了”。王夫人擺手讓大家就坐,其子卻是打著嗬欠,渾不在意。
“敢問夫人,老爺此次召集我們,所為何事,您與我們說說,我們也好有些準備”。管家們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