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懷孕第10個月(1 / 3)

媽媽寶寶

胎兒的生長發育

到本月,胎兒的身長約為50厘米左右,體重2900~3400克。皮下脂肪繼續增厚,體型圓潤,皮膚沒有皺紋,且呈現光澤的淡紅色。骨骼結實,頭蓋骨變硬,指甲越過指尖繼續向外生長,頭發大約長出2~3厘米。內髒、肌肉、神經等非常發達,已完全具備生活在母體之外的條件。胎兒的身體約為頭的4倍長,頭部在正常狀況下嵌於母體骨盆之內,活動較為受限。

準媽媽的身體變化

此時,孕婦的子宮底高30~35厘米。由於胎兒下降,腹部凸出部分有稍減的感覺,胃和心髒的壓迫感減輕,但因為下降的子宮壓迫膀胱,尿頻更為明顯,而且陰道分泌物也增多起來。由於肚皮脹得鼓鼓的,肚臍眼也消失了。

胎兒壓迫胃的程度漸小,食欲開始增加。而且,常感到肚子發脹,會有子宮出現收縮的情況。子宮收縮時,把手放在肚子上,會感到肚子發硬。這種情況如果每日反複出現數次,就是臨產的前兆。

飲食營養

孕10月飲食營養要求

在本月,應該限製脂肪和糖類等熱量的攝取,以免胎兒過大,影響順利分娩。為了儲備分娩時消耗的能量,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品。在這個月裏,由於胎兒的生長發育已經基本成熟,如果孕婦正在服用鈣劑和魚肝油,則應該停止服用,以免加重代謝負擔。

這時候,保證足夠的營養,不僅可以供給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還可以滿足母體子宮和乳房的增大、血容量增多以及其他內髒器官變化的需求。如果營養不足,不僅所生的嬰兒比較小,而且孕婦自身也容易發生貧血、骨質軟化等營養不良症,這些病症會直接影響臨產時正常的子宮收縮,容易發生難產。

此時孕婦胃腸受到壓迫,可能會有便秘或腹瀉。所以,應堅持少吃多餐的飲食原則,一定要增加進餐的次數,每次少吃一些,而且應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越是臨產,就越應多吃些含鐵質的蔬菜,如紫菜、芹菜、海帶、黑木耳等。

合理搭配三餐營養

這一時期,孕婦為了保證生產時的體力,飲食除注意增加營養外,仍要以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為主,同時保證攝取足量的蛋白質、糖,以及鈉、鉀、鈣、鐵和磷等營養元素。

孕婦可遵循以下食譜來安排一天的飲食。

(1)早餐

主食:牛奶250克,奶油麵包兩個(約150克)。

副食:各種新鮮熗菜,雞蛋1個,肉類50克,餐後水果可選擇香蕉兩個或蘋果1個。

(2)午餐

主食:米飯兩小碗,或小花卷兩個(約150克)。

副食:炒三丁(鮮筍200克、胡蘿卜100克、雞肉100克),番茄裏脊片(番茄醬100克、豬裏脊肉100克),羊肉丸子白菜湯兩小碗,餐後葡萄約200克。

(3)晚餐

主食:米飯兩小碗,或小饅頭2~3個(約50克)。

副食:香菇西蘭花(西蘭花250克),紅燜牛肉土豆(牛肉250克、土豆200克),菠菜豆腐排骨湯兩小碗,餐後水果品種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

準媽媽臨產的最佳食品

很多專家向廣大產婦推薦的分娩佳食是巧克力。巧克力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每100克巧克力中含糖類55~66克,脂肪30~38克,蛋白質15克,還有鐵、鈣以及維生素B 2等。同時,巧克力中的糖類可迅速被身體吸收利用。因此,產婦在分娩前,應準備些優質巧克力,以備在分娩過程中食用,及時補充體力,保證分娩順利完成。

吃香蕉好處多

香蕉可以為孕媽媽快速提供能量,幫孕媽媽擊退隨時出現的疲勞。而且在孕媽媽時常被便秘所困擾時,香蕉具有促進胃腸蠕動,緩解便秘的作用。孕媽媽可以把它切成片放進麥片粥裏,也可以和牛奶一起做早餐食用。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孕媽媽在孕期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其可滿足母體、胎盤和胎兒的生長需要。特別是最後一周,胎兒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以滿足組織合成和快速生長的需要。同時,分娩過程中所帶給身體的虧損及產後流血等,均需要蛋白質予以補充。妊娠期膳食中若蛋白質含量豐富,能使產後泌乳量旺盛,乳質較好。為此,我國營養學會建議孕末期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增加20克。

不宜服人參蜂王漿

人參蜂王漿是人們熟悉的滋補品之一,具有增強體質,調節機體免疫的功能,也有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改善機體內分泌功能,延緩衰老等作用。但人參蜂王漿中的人參成分藥性偏溫,加之蜂王漿成分可刺激子宮,引起宮縮,導致流產,對胎兒發育有不利影響,因此孕婦不宜服用人參蜂王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