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故事:
西北某自治區首府有一個14歲的男中學生,他和老師發生了矛盾,覺得老師態度不好,就特別想給老師製造一點麻煩。他拿著鋼筆往老師的後背甩墨水,不料被老師覺察了,轉過身來問他:“你幹什麼呢?為什麼要往我身上甩鋼筆水啊!”老師再仔細一看,說,“你看看,還甩了四滴!你想幹什麼?”
這個男孩子回答:“老師,我就甩了一滴。”
老師就更不高興了:“這不是四滴嗎?你還不承認,我看你啊就是個人渣。”但是老師萬萬沒有想到,這個14歲的男孩子,回家就上吊了,還留了一封遺書。遺書上說:“我要用我的死維護我的尊嚴,證明我就是甩了一滴墨水而不是四滴。”
這件事情讓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的感慨。我們都知道,把一個孩子養到14歲,多麼的不容易,就為了證明隻甩了一滴,不是四滴,他就選擇了去上吊。人這一輩子,誰能不受點委屈?老師說這種話,確實有違師德,應當受到處罰。但是,因為有人冤枉了你,說了侮辱你的話,你就放棄生命嗎?
不客氣地說,這個男孩嚴重缺乏抗挫折能力,這樣的男孩缺乏對挫折的“免疫”能力。
抗挫折能力就像人生的疫苗。疫苗是什麼?疫苗其實就是病素,隻不過它是一種經過滅活或減毒處理後的病毒,它能像病毒一樣刺激人體的免疫係統產生免疫物質――抗體,隻不過這種刺激不如真正的病毒那麼強烈,所以有些人接種疫苗後會有各種正常的、輕微的不良反應。通過疫苗的接種,我們獲得了對抗這種病毒的抗體。當我們再次接觸到這種病毒時,體內的免疫係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毒的傷害。
男孩生活中一些小的挫折就是他所需要的“疫苗”,克服這些挫折以後,他就產生了一定的免疫能力――對抗更大困難的抗體。
抗挫折能力吸引了不少心理學家的注意,有心理學家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為什麼在智力、資本、機遇相同的條件下,有的人能不斷進步,有的人卻一敗塗地?針對這種現象,美國著名學者、白宮知名商業顧問的保羅?史托茲在綜合來自當今世界數十位著名科學家的最終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順境要EQ(情商),逆境需AQ,即逆境商數。”所謂“逆商”,就是如何認識逆境和戰勝逆境的能力,即我們常說的抗挫折能力。保羅?史托茲明教授認為人生成功,智商、情商固然重要,但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逆商。在這個瞬息萬變、險象叢生的高競爭時代,逆商顯得格外重要。
逆商,就是韌性,是磨練出來的。男孩成長為男子漢就像由鐵變鋼的過程。鐵本性堅硬,但它缺乏韌性,稍大的外力,就容易使它斷裂。鋼不一樣,它既堅硬,又有韌性。鐵隻有經過反複錘打才能成鋼,所謂百煉成鋼。在高溫烈火的淬燒下,在冷水的激淩下,空氣中的氧氣將生鐵中的碳或其它雜質氧化成鋼渣,從而達到鋼所需要的堅硬與柔韌。男孩如鐵,隻有經過生活的磨礪,才能去除身上柔弱膽小的氣質,成長為剛柔相濟、百折不撓、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男孩隻是男人的坯子,隻有經過磨練才能成為有韌性的男子漢。性別研究專家戴特?奧藤曾這樣說 :
男人的角色是通過嚴酷的考驗、自己讓自己承受的折磨、對暴力行為的反複練習以及對其他男性權威的無條件服從獲得的,在得到的過程中必須伴隨極大的痛苦和苦難。僅僅性成熟、男人的體魄、荷爾蒙或者基因並不代表一個男子漢的誕生。
一、男孩的生活注定充滿挑戰
我(孫雲曉)給父母和教師講課時,經常會講一句可能不太中聽的話:我們的孩子將來肯定會要“倒黴”的。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孩子將來肯定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障礙,他的生活中注定會充滿各種各樣的挑戰和挫折。根據一項全國性的調查發現,81%的孩子在學校遭受過“語言傷害”或者“其他傷害”,對於孩子們來說,挫折是隨時可能發生的。
當男孩成長為男人時,他將麵臨更多的挑戰,職場的競爭、婚戀的選擇等等無一不是人生的挑戰。在將來,隨著男性傳統優勢(如體力)的逐漸喪失,整個男性群體都麵臨著更大的挑戰。
徐特立說:“想不經受任何挫折而成長起來,那是神話。挫折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隻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隻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麗珠。”
梁啟超也曾說過:“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古人雲,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因此,讓孩子去體驗真正的生活,要孩子在磨練中成長,要孩子品嚐生活的挫折,這是萬分必要的。
二、韌性是磨練出來的
(一)男子漢是磨練出來的
古今中外,那些真正為人類做出貢獻的英雄人物,哪一個不是經曆千錘百煉,才成就其偉大事業的。自古英雄多磨難,紈絝子弟少偉男。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曾有過“三落三起”的傳奇經曆: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複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
? 1933年2月,因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人鬥爭、撤職、下放,是為鄧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臨時黨中央上調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是為“第一起”。
? 1966年“文革”開始後,失去一切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複副總理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二起”。
?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職務,保留黨籍,是為鄧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恢複鄧小平的黨政軍領導職務,是為鄧小平之“第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