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熱衷體育鍛煉,強化身體素質 (3)(1 / 3)

間歇練習法與重複練習法較相似,主要區別在於間歇上的不同要求。重複練習法的間歇是采用完全恢複的間歇負荷和無嚴格規定的間歇方式(多以消極性的靜息為主)進行的。而間歇練習法則是以未完全恢複的間歇負荷和積極性的間歇方式進行的。比如:

1分鍾立臥撐——撐由直立姿勢開始,下蹲兩手撐地,伸直腿成俯撐,然後收腿成蹲撐,再還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鍾,4~6組,間歇5分鍾。要求動作規範,必須站起來才算完成一次練習。或做立臥撐接蹲跳起,則強度稍大,做30次為一組,組間歇為10分鍾。

連續跑台階——在高20厘米的樓梯或高50厘米的看台上,連續跑30~50步,如跑20厘米高的樓梯,每步跳2級。重複6次,每次間歇5分鍾。

連續引體向上或屈臂伸——連續在單杠上做引體向上或雙杠上做屈臂伸。每組20~30次,4~6組,組間歇5分鍾。

仰臥起坐——仰臥兩手抱頭起坐,連續做50次為一組,重複4~6組,組間歇3分鍾。起坐時要快,仰臥時要緩和,連續不間斷進行。也可在起坐同時兩腿屈膝上抬成“元寶”,收腹。

第三,鍛煉各關節的柔韌性

在西點軍校,學員們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各關節柔韌性的練習:

①肩關節。

肩關節是由半球形的肱骨頭和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的球窩關節,所以肩關節是關節中最靈活、活動幅度最大的關節。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韌帶和三角肌。因此該關節的練習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時增加肩部柔韌。

發展肩關節的柔韌練習主要有主動或被動地壓肩、拉肩、吊肩、轉肩等。如手扶肋木的體前屈壓肩、背對肋木雙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單杠或吊環上作各種握法的懸垂、借助繩或木棍的轉肩練習。

壓肩——手扶一定高度體前屈壓肩;雙人手扶對方肩,體前屈直臂壓肩;麵對牆一腳距離站立,手、大小臂、胸觸牆壓肩(逐漸加大腳與牆的距離);練習者背對橫馬並仰臥在鞍馬上,另一人在後麵扶著他上臂下壓;兩人互相以手搭肩,身體前傾,向下有節奏地肩壓。

拉肩——雙人背向兩手頭上拉住,同時作弓箭步前拉;練習者站立,兩手頭上握住,幫助者一手拉練習者頭上手,一手頂背助力拉;練習者俯臥,兩手相握頭上舉或兩手握木棍,幫助者坐練習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頂其背助力拉;背對肋木坐,雙手頭上握肋木,以腳為支點,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背向肋木站,雙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雙手頭上握肋木,然後向前蹬直雙腿胸腹用力前挺;側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側拉;體前屈坐墊上,雙手後舉,幫助者握其兩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吊肩——單杠各種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懸垂擺動;單杠負重靜力懸垂;杠懸垂或加轉體;後吊:單杠懸垂,兩腿從兩手間穿過下翻成後吊。

轉肩——用木棍、繩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後的轉肩(握距逐漸縮小)。

②腕關節。

腕關節的柔韌性訓練采取如下一些方法:握拳、伸展反複練習;兩手五指相觸用力內壓,使指根與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兩手五指交叉直臂頭上翻腕,掌心朝上;手腕伸屈、繞環;手指墊高的俯臥撐;杠鈴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鈴杆;用左手掌心壓右手四指,連續推壓;麵對牆站立,連續做手指推撐;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鉛球);靠牆倒立。

③下肢。

下肢的柔韌性訓練采取如下一些方法:前後劈腿——可獨立前後振壓,也可以將腿部墊高,由同伴幫助下壓;左右劈腿——練習者仰臥在墊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斷下壓;壓腿——將腳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腳尖朝前,然後正壓(勾腳)、側壓、後壓;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進,正踢(勾腳)、側踢、後踢;擺腿——向內、向外擺腿;控腿——手扶支撐物體,前控、側控、後控;弓箭步壓腿;跪坐壓腳麵;在特製不同形狀的練習器上練習腳腕不同方位的柔韌;用腳內側、外側、腳跟、腳尖走;負重深蹲,腳跟不離地使腿盡量彎曲;雙刀腿坐,雙腳互相頂位,雙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後仰;背對背坐,雙手頭上拉,一個前俯,一人後仰。

④踝關節和足背部。

踝關節和足背部的柔韌性訓練采取如下一些方法:練習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腳掌站在最下邊的肋木杠上,利用體重上下壓動,然後在踝關節彎曲角度最大時,停留片刻以拉長肌肉和韌帶;練習者跪在墊子上,利用體重前後移動壓足背,也可將足尖部墊高,使足背懸空做下壓動作,增加練習時的難度;練習者坐在墊子上,在足尖部上麵放置重物,壓足背;做腳掌著地的各種跳繩練習;做腳前掌著地的各種方向、各種速度的行走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