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祭品(1 / 2)

人死後有無數埋葬屍體的習俗,從古到今最為常見的是土葬,到了現代,國家強製實行火葬製度,據說當年火葬製度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受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的強製抵抗,他們認為火葬是挫骨揚灰,人死後魂魄還沒有與肉體徹底脫離聯係,施行火葬會把魂魄感受到炙烤的痛苦,有些地區的老人甚至趕在火葬施行之前自殺,求的就是能把屍體土葬。

除了土葬和火葬這兩種最為普遍的葬法之外,還有很多少見的葬法,譬如現在基本耳熟能詳,每一個人都應該聽過的天葬、懸棺葬、水葬,其中水葬就是將死者遺體投於江河湖海的葬法,人們認為水是生命之源,人死後就應該歸還於水,這種理念與入土為安差不多,據說以前在雅魯藏布江經常能看到水葬,不過現在已經很少了。

有些電視劇裏的角色死了,親朋好友把屍體放在木筏上麵,在木筏上堆滿了鮮花,然後把木筏推到水裏,讓木筏載著屍體逐漸遠去,畫麵拍得很唯美,讓人覺得水葬就是這樣的。

其實不是,水葬一般有三種形式,第一種跟電視劇裏的類似,就是把死屍放在專門製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船自然漂流,漂到哪裏,哪裏就是死者的美好歸宿,第二種就很血腥了,是把屍體背到河邊,在河邊把屍體肢解,一塊塊屍塊扔進滔滔江水裏,魚們蜂擁而至,聚集前來搶食,第三種則是把火化後的骨灰灑進水裏。

水葬和天葬有異曲同工之意,前者喂魚後者喂鷹,兩者都是深受原始宗教影響,在當地人看來,鷹和魚都是神靈的化身,將屍體投入水裏葬身魚腹可以洗去身上的晦氣、邪氣,贖罪去孽,淨化靈魂。

跟土葬一樣,同是水葬,但水葬與水葬之間也有很多細微的差別,有很多規矩,譬如有些地區肢解屍體時不能沾鐵騎,必須用加工後的木刀或者石斧。

但就算水葬各有不同,我也從來沒看到過在居民區的水塔裏進行水葬儀式的。

一般來說,水葬的場地選擇基本是區域一致的,基本原則是遠離居民飲水水源,遠離生活用水區域,遠離居民村落和視野內,在水流湍急、兩河交彙、魚類眾多的地方,有些地區拋石的時候還會在屍體上捆上石頭讓其固定在河底不變位置,一來使魚類吞食方便,二來不讓屍體漂浮,免得汙染下遊。

若不是穆青程一眼看出畫在水塔上的符咒,指出水塔裏有屍體,我還沒把這件事與水葬聯係在一起。

李威說:“這事傳揚出去,整個小區的人都要不好了,小區裏多少人用水喝水,現在告訴他們水裏有一具屍體,他們喝的都是泡過屍體的水…”說著李威搓了搓手臂:“我光是想象一下汗毛都豎起來了。”

“李隊。”頂樓平台上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守在警戒線旁邊的警察看到李威,打了聲招呼。

李威點點頭,撩高警戒線,和我兩個人一前一後走進。

小明立刻迎了上來。

“頭兒。”

李威“嗯”了一聲,問道:“屍體死亡時間是什麼時候?”

小明說:“跪在水塔前麵的那具屍體死亡時間應該在昨天夜裏十一點到十二點左右,至於泡在水裏的那一位…無法估算死亡時間,但是我們問過物業公司,物業的人說他們每一季度都會請人來清理水塔,上一次清理到現在剛好差不多三個月,所以屍體肯定是這三個月內被放進水塔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