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第十句話:孩子,要永遠善待每一個人(3)(1 / 3)

與人合作,你能分到十分,你最好隻拿八分或七分,這樣你就會有下一次合作。

——(中國)李嘉誠

換位思考,也就是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是人對他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是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在客觀上,它要求人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和對方聯係起來,讓人能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和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其實,當人們遇到事情、處理問題的時候,通常習慣於用主觀的、單一的思路進行思考,總是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但是,孩子,你要知道,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閱曆不同,性格習慣也不同。所以,觀察思考事物的角度和分析問題的思路也都有所差異。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彼此的差異,就會產生很多的誤會。當你被他人“誤解”、“冒犯”的時候,如果你對此耿耿於懷,心中就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對彼此的感情也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你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就能夠很好地解決事情。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一生都致力於成人教育。其中有一段時間,他向紐約某一家飯店,租用了一個大舞廳用來進行一係列的課程,每一期的課程大概要20多個晚上。

有一天,卡耐基收到那家飯店經理的一封信函。原來,是要讓卡耐基付出以前三倍的租金。不然的話,就要收回他的使用權。可是,在他接到信函之前,入場券都已經分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經公布了。

但是,誰也不願意多付給他人租金,即使他再有錢,他也會對這種無理增加租金的事情感到憤怒。當然,卡耐基也是如此。問題是,就算他去和飯店的人交談,又能有什麼用呢?他們關心的是錢,隻對自己所關心的感興趣。

幾天之後,卡耐基去見了飯店的經理。當時,卡耐基說:“收到您的來信,我感到非常驚訝。但是,我能理解您的做法。如果我是您,也許我也會發出一封類似的信函。您是飯店的經理,有責任和義務盡可能地增加飯店的收入。不過,如果您執意要增加租金的話,現在請允許我拿出一張紙,把您可能得到的利與弊列出來。”

然後,卡耐基拿出了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了一條直線,一邊寫著“利”,另一邊寫著“弊”。在“利”的一邊,他是這樣寫的:“如果把舞廳空下來,租給他人開舞會,或者開大會,將有更大的好處。因為,像這樣的活動,收入會比租給他人當課堂更多。可見,租給我用,對您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在“弊”的一邊,卡耐基是這樣寫的:“不租給我,您有兩個壞處:第一,您不但不能從我這兒增加收入,反而會使您的收入大大減少,事實上,您將一點兒收入也沒有。因為,我無法支付您所要求的租金,隻好被迫到其他地方去開課。當然,您可以租給他人,把這個壞處變成好處。第二,來這裏聽課的,有很多是受過教育並且地位很高的人,這對您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難道不是這樣嗎?即使您花費幾千美元登廣告,也無法像我的這些課程一樣,能吸引到那麼多高層次的人來光顧您的飯店。您不讓我在您的飯店講課,就會使您的飯店失去那麼多潛在的顧客。身為一個經理,您應該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而不應該隻顧眼前的!”

寫完後,卡耐基把紙遞給飯店經理,然後說:“我希望您能好好考慮這其中的利與弊,然後再將您的最後決定告訴我。”

第二天,卡耐基就收到了飯店經理的信函,告訴他租金隻漲了50%,而不是原來的300%。這兩者的差距,竟然是如此之大!

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你突破固有的思考方式,能夠變通進取,解決常規思維下難以解決的事情;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你欣賞他人的優點,並給予他人真誠的鼓勵;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你揣摩他人的內心,將會說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可以讓你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感受他人的情緒變化,有利於更好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