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瞧瞧傷口。”
二弟背過身,李文捋開頭發,醫生看了一下,按了重要神經與病相關。
“黃芪生,四兩;當歸尾二錢;赤芍一錢半;地龍一錢;川芎一錢;紅花一錢;桃仁一錢。”老醫生雖然看著到不惑之年,說話娓娓道來,條理清晰,手指幹淨,捏著毛筆,不一會就單子開好了。
君藥---生黃芪:重用,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
臣藥---當歸尾∶長於活血,兼能養血,因而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
佐藥---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
配伍特點---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配,氣旺則血行,活血而又不傷正,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
“小君,拿去抓藥。”就要起身走開。
“大夫,聽說你們店裏招人?”李文詢問道
“在招。”大夫看了看文通“文通公子,等一會。”
“我們家世代為醫,師從我爺爺,《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瘟疫論》…針灸之術也略有涉獵。”
“《瘟疫論》是誰的著作?老夫竟然沒有聽過?”
李文微微一震,原本青醫還是有兩把刷子,所知所學都青醫所傳,青醫的院子基本上有一半都是藥櫃一半便是醫術,平日裏甘草打理那些東西最為仔細,他知道那是他師傅的命根子,想到青醫隨即也回答道,“是我外出遇到一個老神醫所傳的方子,乃是對一些疫病的治療研究總結而成。”
“吳有性講究正氣充滿,邪不可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傳染是凡人口鼻通乎天氣,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李文說著便介紹了醫術作者所言的論點。
“的確可當得神醫一名,隻是不知道老夫可否一見?”那大夫拂了拂胡須,言辭懇切,希望能夠見一麵,若是能指點一二那邊是收益不已了。
李文微微一笑,想到平日裏青醫那執拗的性子,想讓外人進入他院子,比登天還難,要不是甘草處理庶務,時常出門采購日常吃食,想必青醫餓死在屋內也猶不可知,擋下也拒絕道,“隻是碰巧一見,此時早已不知去處,這倒是不湊巧了。”
“你講的是有道理,但終究隻是理論罷了!你毛遂自薦?”那老大夫還在因為不能得見神醫而感到可惜。
“是的。”李文看著老大夫,等著他出題考驗。
“喲,我說你一個下等人,也來當大夫,貓貓狗狗醫治過嗎?連我家親親都看不起你。”文通本來就對李文占用時間不滿,得知他居然來當大夫,簡直可笑。
“你不是平民?”老大夫疑惑。
“是,怎的不是,那文通胡言亂語呐,我老師可是青山院的雲清,文通大公子,話可不能亂說,要是青山院的人知道你居然說雲清的徒弟是下等人,恐怕心中以為你看不起雲清,身為學子不尊師重道呐!”李文淡笑。
“你胡扯!你怎麼會是山長的徒弟,我對雲清山長的敬仰如同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兀自冤枉我名聲,你意欲何為!”文通收了折扇,捏在手中指著李文,厲聲道。
“我胡說,哼,你去找山長問一問便是了,我名李文!”李文冷下臉,他最煩別人那副自己玷汙了雲清之名的樣子。
文通見李文言辭鑿鑿,倒是絲毫沒有心虛的樣子,也輕哼一聲,沒有在爭論,不過相比這件事他肯定會查清楚,吆喝了下人一聲,便領著一隊人跨門離去了。
大夫捋了捋胡子,“既然你身份幹淨,那麼也不是不可以的,隻是老夫見你年齡尚小,隻能做個學徒,跟在老夫身邊如何。”
“哦,這樣啊!“看來自己的確是沒有讓人家高看一眼的資本,要學醫,找青醫便可,可別來這裏呢,不過李文恍惚想起一件事
”大夫,盛京戶籍怎麼辦呢?”李文焦急的問著老大夫。
“房子有一戶,本地人的作保,好了,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