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陪媽媽

花香滿徑

作者:妞妞

年終公休期,改變了原本跟朋友去西藏的計劃,買了車票回家。

半年前,爸爸病故,家中隻剩下媽媽一個人。送走爸爸之後,本打算帶媽媽來北京和我一起生活,但是媽媽拒絕了,理由是她年紀大了,不想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而且北京又太大,人太多,她不喜歡。家鄉小城,環境安逸、生活便利,媽媽和爸爸在那裏生活了幾十年,已經習慣了。何況,媽媽說,雖然爸爸不在了,可是,她和爸爸的家還在。她要在那裏好好守著。

媽媽最後那句話,讓我傷感不已,也隻得遵從了媽媽的決定。隻是那之後,對於獨自生活的媽媽,我心裏多了一份牽掛,好不容易有假期,當然要回家陪她。

對於我的歸來,媽媽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欣喜,甚至吃飯的時候還順口問了我一句:“這次怎麼沒出去玩?”

媽媽這樣問是有緣由的,從我讀大學開始,隻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回家,暑假裏,也會和同學一起打工賺錢,然後外出旅行。工作後更是有空就東奔西跑,很少回家。那時爸爸身體康健,和媽媽相互陪伴,我有想念,卻無太多牽掛,現在自然不同。於是我答她:“以後有空我都會回來的。”

媽媽又問:“不放心我一個人?”

我認真地點點頭:“當然。現在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陪您更重要了。”

媽媽笑起來,不再說什麼。我想,她當然是願意我回來陪她的,隻是她的性格如此,喜怒向來不形於色,不表達而已。

吃過晚飯,幫媽媽收拾完碗筷,我本想提議一起去小區散散步,沒想到媽媽卻先開了口:“你自己在家待著吧,我跟你陳姨約好了打牌,我去了。”

反倒是我,愣怔片刻才反應過來。爸爸在的時候,那麼多年,媽媽從來不打牌,也很少外出,是個很“宅”的家庭主婦,她生活的重心,就是爸爸的吃飯穿衣。記得爸爸說過,媽媽是個最不愛和人交往的人,沒想到,現在她竟然也肯出去走走了。想來,是爸爸不在了,太孤單的緣故吧。

心裏忽然一酸。

媽媽以為我沒聽明白,又重複一句:“我去了啊,如果我不去,人手就不夠了。”

“哦。”我應了一聲,媽媽隨即換了衣服出去了。

那天晚上,剩我一個人在家看電視,兩個多小時後,媽媽才回來。

之後的幾天,全然不是我之前設計好的家庭活動——陪媽媽看兩場電影,逛逛街,出去吃幾頓飯,然後開車帶她去附近轉轉。對於這些提議,媽媽都拒絕了,因為她要和陳姨她們打牌,要去參加一個廣場舞比賽,要和小區老年登山協會的老頭、老太太們去爬城郊的那座山……都是“已經約好了的”。媽媽的生活,並非我之前想的孤單、寂寥,而是空前地熱鬧起來,甚至,都無暇顧及我這個“千裏迢迢”趕回來陪伴她的女兒,大多數時候,把我一個人扔在家裏。

如此,7天長假,我倒是過得意外地孤單、無聊,媽媽反而呼朋喚友地沒有閑著,直到我走之前的下午,媽媽才閑下來,給我做了頓“大餐”。

吃飯的時候,我有些撒嬌地抱怨:“我西藏都沒去,專門趕回來陪您,您倒好,也沒空搭理我。”

媽媽笑笑,“我知道你是回來陪我的,可是,你能待著一直不走,一直陪我不?那時候,你爸也說要陪我一輩子,還不是丟下我先走了?你呢?原本就離得遠,等你戀愛結婚有了自己的家,恐怕就更沒時間陪我了,我要是再像依賴你爸爸一樣依賴你,以後我怎麼辦?”

老媽的口吻很平靜,甚至一直在微笑著,但是我的眼淚忽然就下來了。我忽然感受到了在失去爸爸而我又不在身邊的日子,媽媽所承受的那些難熬的孤單。她從沒有對我傾訴過一句,但是在她如今熱鬧的生活背後,那些艱難一點一滴清晰地呈現出來。原來,作為愛人,爸爸沒有實現陪伴媽媽一生的承諾,作為女兒,我也做不到永遠陪在她身邊,所以,媽媽學會了自己陪自己。

也許,這也是我應該懂得的人生的真相——誰都不能陪誰一輩子,愛人、父母或者子女,我們其實是一個人走在人生的路上,所以,要學會一個人的珍重。

就像媽媽那樣。